命名黑洞者约翰-惠勒去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6:54 《MR.Report 名牌报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约翰-惠勒

  一个世纪的隐喻工作者

  对于现代物理来说,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20世纪真正结束于2008年4月13日。这一天,亲眼见证了哥本哈根辩论的最后一位在世牛人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也撒手而去了,倘若宇宙的某个角落或者索性另外一个宇宙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正翘首企盼着这个后生小辈到来,我想他们的欢迎辞早就呼之欲出了:嗨,约翰,听说那边这些年在折腾一个什么十一维的弦论,你给我们讲讲。

  只见惠勒小心翼翼从裤袋里掏出一根软皮管来,在引力场中用力甩了一甩:我知道你们一定会问的,所以,我早就准备好了!(文/小庄)

  这个以瑰丽想像著称的物理学思想家,向来是个能用最简洁方式诠释抽象理论的一把好手。他在跨越了好几个重要时代的职业生涯中灵感不断,创造了不少诸如“大烟龙”之类的精彩譬喻。

  1927年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曾发生了一次著名讨论,爱因斯坦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刚刚冒出来的量子力学思想的怀疑,他认为粒子是以确定样式在时空中演化的局部实体,确定的物体和可测的数量不会在浓重的空气中消失,只不过我们还不能精确地知道它们是什么,而玻尔驳斥说这个观点过于从逻辑上考虑问题,不确定性是避免不了的,并非说我们无法得到精确的测定值,而是我们将永远也无法移除对于它们的不确定性。历史给出的判决是玻尔成为了最终获胜者,他的哲学体系作为“哥本哈根阐释”而闻名于世。而他的得意门生惠勒,后来就把“哥本哈根阐释”描述为“大烟龙”。这是一个能够抵御任何针对它的屠杀企图的怪兽——有一个可见的头和一条可见的尾巴,但是看不到中间部分,在我们眼中,那里只不过弥漫着一团扰乱视线的烟雾。

  而比“大烟龙”更为重要也更为人所知的一个贡献,是他命名了“黑洞”。4月14日,《纽约时报》向世人报道其去世的消息时,文章标题即为“命名黑洞的物理学家,逝于96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