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造一把龙泉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0:33 《名牌mangazine》


锻打

  为宝剑赋予灵魂

  “淬火”是铸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为一把剑赋予灵魂的时刻。这是事关成败的一步,此前与此后,可以经历数万次的反复锻打与磨砺;惟独这一步,却只有电光火石的一次机会。瞬息之中,便可决断一切。一招不慎,就前功尽弃。


淬火


淬火铸剑

  人人都知道的铸剑名师是干将、莫邪,而他们的师傅欧冶子,就是发明龙泉剑的人。传说欧冶子于中秋之夜,有高人托梦给他,让其在秦溪山麓(今浙江龙泉)造剑。于是他“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为楚王铸造了名震天下的龙渊、太阿、工布三剑。龙渊一地因此得名,后来因避讳唐高祖李渊而改名“龙泉”。

  龙泉剑是历代剑客梦寐以求的名器。唐初郭震名作《古剑篇》中,有“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之名句,对其赞誉有加。至明代,龙泉剑生产更盛,且形制基本固定,剑体多为铁夹钢复合结构,锻造精良,锋利坚韧,斩切力强。 剑身纹理细密, 经磨砺后寒光逼人,并大多刻镌七星和龙凤图案,错嵌“龙泉剑”和其他镇宅字符。


回炉


研磨

  因其制作精良、名气鼎盛,故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明翰林学士解缙少时作诗:“虽然不是龙泉剑,曾与君王定太平。”几乎把龙泉剑提到定国安邦宝器的地位。

  铸造一把龙泉宝剑需要几个条件:当地的铁英沙,含有某种微量元素、特别适于淬火的龙泉水,以及传统的磨炼锻造技术。

  古时候,人们靠“百炼成钢”,即使这样,炼出的钢, 含碳量仍然很低。 用低碳钢制成的剑,剑刃仍不锋利。如何才能提高剑面的含碳量?“淬火”就是一种最佳的办法。从现代冶金学观点来看,古代铸剑的淬火技术与现代的热处理过程有相似之处。周正武说“淬火”是铸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这是为一把剑赋予灵魂的时刻。剑坯燃烧到750-800摄氏度,便可“淬火”。这是事关成败的一步,此前与此后,可以经历数万次的反复锻打与磨砺;惟独这一步,却只有电光火石的一次机会。 瞬息之中, 便可决断一切。一招不慎,就前功尽弃。铸剑师与打铁匠的差别就在此一刹那。


上研


试斩

  古人“淬火”,要寻找所谓的“仙水”,实际上,这是指要寻找含有特殊微量元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泉水。相传欧冶子铸剑的湖边,有七口井, 井的排列形状, 就像天上的北斗星座。井水清冽甘寒,正是欧冶子炼剑需要的 “仙水”。正因如此,欧冶子就在自己铸成的剑上刻上了七星图案。所以,龙泉剑也被称为七星剑。现在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和古代皇帝授权的尚方宝剑,也都出自龙泉。

  周正武带我去看淬火用的古井。龙泉的铸剑师,一般是从本地的七星井中取水,据说,从欧冶子开始,两千多年来龙泉淬剑一直就用这口井的水。由于历史变迁,风物转换,龙泉七星井现在仅余一口,隐在一条路下面的洞中。低头朝井中看去,里面的井水甘爽清洌, 寒气逼人, 确实是淬剑最适宜的 “仙水”。传说欧冶子做雌雄两把宝剑,当把剑放在水中淬的时候,两把剑忽然化成两条龙,腾空而去, 如白虹贯日。直到现在,龙泉人都认为,在铸剑的时候,每一把剑的上空,都有一条龙。

  剑在中国文化中已经被赋予了很多的哲学神秘色彩,而事实上,这其中却都是有讲究的。周正武告诉笔者,铸剑与金、火、水、木、土传统的“五行说”密不可分。金,指铁矿和钢材等五金。火,是锻烧的炉火。水,是淬火和研磨时用。木,指松木炭。土,是指在烧制时要在木炭上加黄泥,以提高炉火温度。龙泉宝剑的传统铸造方式,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主要工序,所谓“十年磨一剑”,指的就是铸剑的艰辛。

  古代的龙泉剑,讲究的是“刚柔并济”,不仅要有极高的硬度,即可以削铁如泥,也要有极好的韧性,百折不断。一把好剑,需要反复折叠锻打三万两千层,在不断的折叠锻打中去除杂质,以增加剑身的强度和韧性,方可以削金断玉,斩铜剁铁;弯转起来,像腰带一样可以围在腰间,手一松,剑身则能立刻弹开恢复原状。

  欧冶子和周正武的传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仗剑走江湖,需一把龙泉剑防身。上下几千年,走不动的时候,拿出你的龙泉剑就对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尚品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尚品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