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娅-甘地:血光之后的淡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12:12 《环球人物》杂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索尼娅-甘地(资料图)

  本刊特约记者 任 华 发自新德里

  贝·布托惨遭暗杀,受到震动的不仅仅是巴基斯坦,它的邻国印度也深感恐慌。因为就在前不久,巴基斯坦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还曾向印度政府发出威胁,扬言要“对‘印度圣母’发动袭击”。

  “印度圣母”,就是国大党主席、甘地家族现任“掌门人”索尼娅·甘地。

  曾劝丈夫远离政治

  今年61岁的索尼娅·甘地,对外界来说仍多少是个谜:她一直试图远离政治,却始终无法摆脱家族的磁力;她愿意以放弃总理宝座为代价,换取印度政坛的稳定!

  索尼娅出生于意大利都灵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经营旅馆业和建筑业,生意一直不错。在优裕的环境中,索尼娅从小就过着稳定而平淡的生活。

  18岁那年,索尼娅离开家乡到英国求学,在剑桥大学附属的一所语言学校学习英语。不久,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酒吧里,她结识了一位来自印度的男青年。此人便是后来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22岁那年,“误入印度豪门”的索尼娅,在经历一番爱情考验后,终与拉吉夫结婚。婚后,她以一个典型东方妇女的方式相夫教子,享受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拉吉夫则受妻子影响,远离政治,在一家航空公司做起了飞行员。

  1980年6月,拉吉夫的弟弟桑贾伊在一次坠机事件中不幸遇难。生前,热衷政治的桑贾伊,受到了母亲、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刻意栽培,在国大党内已有相当显赫的地位。多年来精心培养的接班人猝然身亡,使英迪拉·甘地受到了沉重打击。为了家族荣耀,悲痛的她劝说长子拉吉夫改行从政。起初,索尼娅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曾苦苦劝说丈夫,甚至一度以离婚相威胁。但望着婆婆哀伤的眼神,索尼娅无奈地做出让步,同意丈夫涉足政坛。

  亲历两代血光之灾

  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妻子,更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前途,在他从政3年后,索尼娅正式宣布放弃意大利国籍,成为一名印度公民。

  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1984年10月31日凌晨,在总理官邸花园里,担任印度总理长达15年的英迪拉·甘地,遭卫兵刺杀。索尼娅最先听到枪声。她穿着睡衣从屋内冲出来,发现婆婆已倒在血泊之中。索尼娅立即抱起婆婆,乘车赶往医院,但不久,满身是血的婆婆在她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当天,拉吉夫受国大党推举,继任党主席,并宣誓就任总理。人们发现,一旁的索尼娅满眼都是忧虑之色。她知道,从这一天起,她的丈夫也将开始面临生命危险。

  在拉吉夫继任总理后,不少印度媒体的记者发现,索尼娅突然喜欢上了戴墨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记者们才意识到,索尼娅是在掩饰她眼睛里露出的忧郁和不安——因为她时刻担心着丈夫的安危。

  果如索尼娅所料,拉吉夫上台之初,就有3个极端组织对他发出威胁。随后两年,在新德里和科伦坡,拉吉夫侥幸躲过了两次威胁生命的阴谋。1989年,更是有几个恐怖组织把拉吉夫列为头号袭击目标。

  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温情脉脉地告别索尼娅,赶赴佩鲁姆布,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国大党竞选活动。索尼娅目送丈夫远去后,转身回到屋里,祈祷丈夫平安归来。但她哪里知道,此一别竟成永诀——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的一名女队员,借献花之机引爆了藏在鲜花里的炸弹,竞选现场刹那间血肉横飞……

  索尼娅失去了世上最亲爱的人。她赶到爆炸现场,亲手捡起丈夫的一块块尸骨。那一刻,她的眼中满是无助。随后,身为罗马天主教徒的索尼娅,不顾印度教的传统,身穿白色传统丧服,参加了印度政府为拉吉夫举行的国葬。望着丈夫的尸骨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想起往日与丈夫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她的心碎了……

  沉默6年后出山

  在拉吉夫去世的第二天,国大党立即推选索尼娅出任党主席。但她以“需要平静地度过悲伤”为由,婉言谢绝了。

  从此,索尼娅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她一直对印度政事保持沉默,并刻意与国大党保持距离,从而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实际上,索尼娅并没有忘记丈夫未尽的事业。她一直在政治上保持低姿态,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履历、地位和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无法被公众全面认可。为了捍卫尼赫鲁家族的荣誉和尊严,面对种种艰难,她早已开始暗中做着准备。

  为此,索尼娅精心设计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过渡方案”:她创办了“拉吉夫·甘地基金会”,并很快使其成为印度享有盛誉的非政府组织。她的个人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她频繁去农村访贫问苦,赞助失学儿童和成年扫盲活动;另一方面,她多次举办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并不断走出国门,与当今世界名流交换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蓦然发现,索尼娅已悄悄地控制了国大党,成了该党未来的“救世主”。渐渐地,索尼娅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国大党人尊敬地称她为“夫人”。她意识到,在沉默6年之后,自己“爆发”的时刻终于到了。

  1997年5月,索尼娅宣布加入国大党,12月同意参加竞选。随即,长期处于沮丧状态中的国大党党员们为之群情振奋,印度政坛因此刮起了一阵“索尼娅旋风”。1998年3月,索尼娅被推举担任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同年4月,她出任国大党主席。在此后一些关键邦的选举中,索尼娅领导国大党取得了全面胜利,令其他党派震惊不已。

  对政治心有余悸

  2004年4月,随着印度各地的气温迅速上升到摄氏40度,印度第14届大选达到了白热化。

  以索尼娅为首的国大党,在沉寂多年后奋起一击,大败一直被普遍看好的全国民主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获得组建下一届政府的资格。

  一个月后,国大党召开全体议员会议,通过动议,选举索尼娅为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按照惯例,议会多数党领袖同时担任总理一职。但在大选中落败的全国民主联盟,对由索尼娅出任总理一职表示强烈反对,原因是她的外国血统。

  为避免印度政局再次发生动荡,距总理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的索尼娅,随即发表声明,拒绝出任这一职务。

  消息传出后,国大党委员会总书记安毕卡·索尼,率领全印国大党委员会的成员集体辞职,以表示对索尼娅放弃出任总理的抗议。支持者们得知她拒绝出任总理后,迅速聚集到新德里人民路10号索尼娅住所门前,静坐并绝食,请求索尼娅收回成命。也有支持者甚至威胁要用生命作代价,换取索尼娅改变主意。

  但是,索尼娅不为所动,最终没有接受众多进谏,而是推举国大党元老辛格出任总理。2006年3月23日,任国大党主席、执政联盟主席的索尼娅再次发表声明,宣布辞去印度议会下院议员职务。同时,她还辞去了国家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有分析说,从拒绝出任总理,到逐步辞去政府职务,索尼娅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她并不留恋政坛。也许,在多次目睹家族灾难和痛失丈夫之后,她已经看透了政治。因此,在权力面前,她更加淡定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