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演出季伊始各方面不协调问题暴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1:34 中国新闻周刊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举办演出的音乐厅,一些硬件的磨合问题在所难免,就像刚刚购买的音响设备,需要一段时间去“煲”和“烧”。但是软件上存在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重视。

  同样是卡娜娃的演出,因她本人想保留这次演出的资料,所以接受现场录音录像的要求。于是代理这次演出的日本公司和大剧院演出部签署了一份录音录像合约。合约要求,大剧院方面在现场提供视频和音频的信号,至于录播人员都由演出公司自己解决。

  签署协议后,日本的演出公司找到音乐评论家陈立与大剧院协调此事。陈立请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编导,在演出当天下午30余人浩浩荡荡来到现场。可到现场后,却无法找到接应的配合部门,据参与者表示,大剧院各部门都纷纷推托提供相关服务,称并非自己部门职责。最后陈立找到演出部,由演出部下发通知单到制作部,制作部再联系到电工,3个小时后,电源才被接通。

  随即,他们又发现现场的一只麦克风无法使用。原因是这个麦克风的接线在工作台后的一个机柜里,而这个机柜需要各部门再度协调才能打开。陈立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解决办法,得到的答案是,要他们自己布线解决,可另行布线的话,线路总长度将达到500米,而从那个机柜接到录像工作台只有一米的距离。此时已经晚上6点30分,距离观众正式入场只剩半个小时。

  经过再次反复沟通,在演出即将开始前,机柜终于被打开,转播的工作人员接通了现场麦克风。

  大剧院市场部负责人王威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坦诚,确实当时出现了一些“状况”,他认为,“发生这种事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剧院是在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有些事情还不是很成熟,包括各个部门之间的流程等等,我们也在逐步明确各自的责任。”

  他解释说,大剧院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的,可在一个剧院新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在逐渐明确各自的工作的过程中。而在卡娜娃演出的那段日子,“是我们特别‘崩溃’的一段,每天每个人可能只睡四五个小时。”“只能处理眼下的事情。对于转播方来讲,他们只考虑他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可我们的很多事是一件一件去处理的,实话讲,很多事情我们是往后推的,但是推到后面也总能解决。”

  如何才成“大”剧院?

  陈立每年都会到德国,为央视的音乐频道转播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演出信号,熟悉国外音乐会转播的他,对国外的后台服务印象很深,“我们每次转播,德国的电视台都会负责提供一辆转播车和一个工程师。每次转播前,转播车早早地就停在旁边等候。我们觉得那个工程师工作很辛苦,给他小费,他都是拒绝接受。”陈立觉得,如果因为“软件”原因屡次使合作的演出公司感到不满,那日后很多演出商在选择场地时就会对大剧院产生疑虑。

  而王威则为上海的电视台转播过柏林爱乐演出的现场。他说,上海的电视台为此付了超过6位数的转播费用。他说,卡娜娃的这个转播,是日本的演出公司付了费用请央视来的,“我们认为,我们的演出,是我们出的场地,我们付了演出费用,你作为合作方把现场转播出去,至少应该为我们做一些前期的预热推广或者后期的宣传;而大剧院本身具备很好的转播设备,但是很多电视台想自己进转播车,可能是围绕这个事情出现了一些问题。”王威还提醒到,“(这次演出)不光是只大剧院操作,还有那家日本的公司在做,不只一个主体操作所以肯定会有一些摩擦。”

  “剧院管理很重要。演出的现场只可能是一个技术层面的,而剧院管理是一门学问。”王威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和国外一些演出团体的接触,也请到了国外一些有丰富的剧院管理方面经验的人来给做指导和交流。

  “我们刚刚做了一个中层的培训,主要就是要落实大家各自的职责和流程的规范。对于大剧院来说,尤其在中国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剧院拿来学习的样本,一个新的剧院需要一个很长的磨合期,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弄顺流程。”

  剧院作为一个为演出提供服务的场所,配合演出者完成一场完美的演出,是它最重要的职责。西方成熟剧院无不如此。这些音乐厅一旦承接了演出,就要按照合同规定,完成每一个规定环节,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他们的品牌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在这一点上,刚刚开始正式演出的国家大剧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威表示,大剧院目前正计划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去国外一些成熟剧院学习剧院管理方面的知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