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4:16 中国经营报
装备使命
古人语,无蹄则无马。
现代马术对“马蹄鞋”的质地、装钉方法都有更高的要求,而“钉蹄师”在欧洲已经成为职业(欧洲原来的铁匠都会打马蹄铁,用一根铁条,加工成马蹄铁的形状)。中国传统农业发达的时候也有过这种马蹄铁,但区别在于大部分都是农业用途。
通过钉蹄,可以校正马蹄的姿势,马蹄与地面的接触面很大,整个蹄子的结构呈现立体形,马蹄部的角质层在生长期间有可能长歪,可以通过特殊的蹄铁进行校正。有些小马快速成长,马蹄部因为角质层的不平,会影响到马腿,从而会影响到马的运动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修蹄来改善。
马蹄的材质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早先的蹄铁,到现在合金居多,合金更耐磨,柔韧度更好。杨福军说,蹄铁约为2公分厚、1公斤重的圆形,每4周为一个更换周期。
然而,马蹄的构造复杂,充斥着末端神经,就像人的手指,稍不留神,马的运动生涯很可能就会“毁于此蹄”。
“武器”是骑手手臂的延长,骑手不能总接触马体,但可以通过这些来进行沟通。缰绳有粗、细、长、短之分;衔铁也有不同的材质和形状,盛装舞步使用的衔铁叫“大勒”,中间有一个直的金属,下面有两个圆的小点,场地障碍赛就只有一个环状的衔点,衔铁通常由两到三个部分组成的,压在马的舌头上,衔铁的材质、重量、形状有上千种变化。目前最常用的质材是合金、不锈钢。
马鞍则是防止马体擦伤。杨福军说,马鞍设计的角度也是有学问的,如鞍子不能是平的,而是前高后低,因为这样不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动作,而材质也逐渐地向玻璃钢等材料过渡。
“武器”根据马体不同局部的特点来命名,参加马术比赛的运动马需要配带鞍具(鞍垫、脚登、肚带)、水勒(马头上所有的东西,包括缰绳、衔点、侧缰)等,当然也需要特殊的用具,如鼻革,用来固定水勒,让它更平衡。水勒控制着马的头颈部,利于骑手更好地使用一些辅助,通过缰绳传导到衔点,衔点又连着鼻革。在运动状态下,通过这些调节,可以让马头抬得更高,也可以帮助骑手传达信息。
另有一些器械,被称之为调教用具。通过侧缰(绳)、低头缰(绳)来发达马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这些缰绳连接在马的衔点上,可能在马鞍部分固定,也可能在肚带部分固定,用来改善马的肌肉,调整迈步力度,等同于健美运动员通过器械反复练肌肉的道理。
调教师从刚出生的小马进行调教,一匹马从出生到能够被人骑,中间有近3年的时间,这时,调教师会利用调教锁引导小马做一些简单的圈线运动,这是“被人骑”的前提,调校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和小马进行沟通。
此间调教师的角色相当于摩托车赛中的机械师,机械师会调整摩托车的零件、内部的线路,以保证车子能够在比赛时发挥最好的功率。调教师也一样,目的是改善不好的习惯,发挥马的最大潜力。
“从调教系统来说,大都保留了300多年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有些方式是固定的,如手和腿的配合等,几乎都约定俗成。”程郁说。
以盛装舞步为例,所有的国际比赛动作都是16世纪时发展而来,如斜横木(half-pass)、原地旋转、原地高抬脚舞步(piaffe)等。这些动作的调教,90%的选手都是由10%的人调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