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20:33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1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6月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也入选这一榜单,位列第7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两本权威期刊《细胞》及《科学》在11月20日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direct reprogramming )”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分属京都大学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个团队虽然独立研究,但使用的方法几乎完全相同,更巧合的是竟然同时分别被两本期刊审核通过,证明基因直接重组技术的确有效。他们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利用病毒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胚胎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iPS )。
2.科学家首次完整破译人类个体基因组
人类第一个个体基因组排序已经完成。利用基因组排序技术,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著名科学家克雷格·温特尔的一个完整的DNA蓝图。此次破译过程发现的人类遗传变异的数量比之前人们所设想的要“丰富”的多。这一研究发现刊登在9月4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既是论文作者又是研究对象的温特尔说,遗传密码的28亿个连续位也将加快预防性药物的研制过程。根据温特尔的预测,在5年时间内,更为快速和低廉的排序技术可以打造1万人的完整基因组,它们将为“一个个性化、具体化的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一旦完成这些基因组的排序,我们便可在根本上具备认清与天性和坏境有关的每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将知道哪些特定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哪些又是由环境造成的。”此次研究发现颠覆了短期内便成为遗传学“绝对真理”的观点: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所有人的同一性可达到99.9%。
3. 天文学家揭开最亮超新星爆发之谜
天文学家最近分析了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剧烈、也是最壮观的超新星爆发。他们表示,此次超新星爆发的壮观景象改变了他们对超大质量恒星“垂死挣扎”的一贯看法。这颗超新星代号为SN2006gy,位于2.4亿光年之外的英仙座NGC 1260星系。去年9月,科学家观测到了这颗超新星的爆发,亮度达到太阳亮度的500亿倍,而其亮度也是一颗典型的超新星的100倍,打破了多项纪录,因此载入天文学史册。美国天文学家对这一壮观的天文事件进行了细致分析。他们在14日表示,SN2006gy超新星爆发可能是由一颗真正质量巨大的恒星爆炸形成的,这个庞然大物的质量起码是太阳质量的100倍。按照他们的推测,这颗恒星并非一次爆炸,而是分多次爆炸。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天文学家斯坦·沃斯雷说:“我们通常把超新星视作恒星的灭亡,但在这种情况下,同一颗恒星爆炸了多次。”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按照沃斯雷的推理,超新星是在一颗质量相当于太阳90至130倍的巨大恒星接近于生命终点时爆发的。恒星核心温度一旦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这颗恒星的一些伽马射线会转化为电子和称为正电子的反物质。这种转变会造成辐射爆发强度忽然降低,恒星开始收缩。
4.南极海域发现多种奇异的深海生物
研究人员在在环绕南极洲的海洋深处发现了700多个新物种。从南极地区海域大约2300到19700英尺(700到6000米)深的海底发现的新物种包括心形海胆、食肉类海绵、和有盘子大小的海蜘蛛。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安吉莉卡·勃兰特说:“我们为在很多物种中发现的巨大多样性而感到惊讶。我们过去认为,随着营养和食物的减少,可能会引起两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该研究的合著人、来自威廉港(Wilhelms haven)德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布丽奇特·艾比说:“在发现的这些新物种中,有很多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因为此前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项研究是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的一部分。从2002年到2005年,一个由来自14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乘坐德国波拉斯汀(Polarstern)号研究船在南极半岛东部的威德尔海进行了三次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考察。这项工程对海洋生物调查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项全球协作计划中,数千名研究人员将在2010年前统计出所有的海洋生物。
5.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心脏瓣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大约60万人未来三年需要更换心脏瓣膜。英国科学家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由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心脏学研究中心马格迪·亚库布博士领导实施了一项研究,这项历时10年的努力将有望在不久结出果实,届时,他们可以将将骨髓干细胞诱变培育成为心脏瓣膜细胞。亚库布希望,借助于特制的胶原质支架,这一组织能长成心脏瓣膜的形状。近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培育新的心脏瓣膜和其他身体组织。如果亚库布研究小组培育的组织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取得成功,他估计它有望在3到5年内用于人造心脏瓣膜移植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