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 15:37 人民网
亲爱的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华声”专栏刊登中国人应以崇尚节约为荣的文章,提到中国富裕人群过于热衷奢侈品的问题,我看后也很有感慨,觉得这个问题需要立体地看。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比较注意观察美国人群,特别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对奢侈品的看法。现写下来供参考。
徐洁虹 2007年10月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这无可非议。生活富裕了,对生活品味也有要求了,自然更注重生活的质量,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乐趣。也许无法想象,经济富裕的人们还可能如同往昔,穿着清一色的或灰色的“半制服”。可是,有经济能力的人,是否非以使用奢侈品为荣,非以“名牌”来向人们宣告他的富有呢?是否必须要以如此这般的消费心态,来满足其“新富”的虚荣呢?
我感到有必要讨论一下,在物质生活富裕后的中国,社会文化是否仍应以崇尚俭朴的生活方式为主,还是向追求奢侈的物质文化倾斜。
价值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是指任何商品在市场上的物质价格,也有其非物质的价格。从心理学出发,是指个人的心理成熟与心智发展的关系。从伦理学看,是人的世界观的反映。日常生活中,多考虑些商品的成本与其价格的关系,懂些经济价值与消费心理关系,学习如何使个人收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也不妨是一种投资方法与理财的概念。
从经济上看,每一件商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过程中,它的价值在不断上升。学商品销售与产品成本的人也许知道,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原料、劳动力和盈利各1/3的总和,其比例是3∶3∶3。但是奢侈品的盈利比率可能是其产品总消耗的几百倍。比如说,一件有“名牌”的女式非棉织品的衬衫其市场价为1000元,细分一下,原料是50元,劳动力是100元,其他的费用为150元。那么其盈利就是700%。据美国消费协会报道,一般情况下,一辆功能齐全的小汽车,大约是1万美元左右。任何多于1万的就是奢侈了。而豪华车的售价是普通车的好几倍。显而易见其赢利是非常高的。
这就是经营奢侈品商人的秘密。他们利用了人群中缺乏自信,缺乏自我价值,爱虚荣,爱炫耀的心态,用市场学的理论,加上大量媒体的广告,明星的推波助澜,向普通人群兜售一种渴望但不可及的生活方式。
普通人群无法在短时间内消费如此昂贵的奢侈品,对奢侈品始终有羡慕的心态。这就是经营奢侈品商人对普通人群的免费广告效用。花费大量资金打造一个品牌,使之有神秘感觉,有独霸市场的威力,使人产生羡慕感。这是商业对消费者展开的心理战,其最基本出发点是商人的盈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中国富裕之后,普通人对奢侈品的追求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呢?是否这是一种“爆发户”的心态,是多年物质贫困之后的反馈心理?
心理学上有种“毁坏性的应有权”。实际上,以奢侈品来炫耀的新富,往往他们内心是相当缺乏自信心的,非常在乎别人对他们已拥有的财富的认知,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
美国文化中,有“旧富”与“新富”的差异,所谓Old Money和New Money。在美国生活久了,对文化深层细微变化有些体会也看到了各阶层人士细微的差异。
“旧富”认为:低调才是有品味的。朴素,平易近人,才是被公认被接受的良好的个人行为。他们更热心于社会的公共事业,社会的平等,更关心环境的保护,法律的公平与执政的明智。对于地区的有益活动通常愿意慷慨捐助,如定期向社区图书馆捐助,为社区的文化设施奔忙。笔者的导师,其夫人出身富有,捐资200万美元,由他带领向地区的企业与个人募捐,共同集资建造了个戏院,改善了地区文化生活,使地区内有个专门上演经典文化艺术作品的剧场。平时生活中他们并不是非名牌不可。衣服只穿适合他们个性的,有独立风格的;汽车只开安全系数高的,舒适的,多功能的。他们懂得投资,懂得经济,有比较客观的价值概念。认为任何物品都有个价值问题。因为他们相当自信,并不需要他人的认可,来证明其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更不需要他人来证实他们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而“新富”往往相对比较年轻,往往有夸张的倾向。在公共场所是声高气粗,开最新型的汽车,无论市场上有任何新产品问世,他们/她们必须拥有,并醒目地招摇过市,唯恐他人不知。衣服的品味并不是做工精致,用料考究的款式,而是无论流行何种款式,不管适合与否,不管是否有个性,非穿不可,非有不可。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是修养,是内涵?他们的价值观似乎也有点偏颇,愿意让更有商智的人轻易获得他们的财富。同时,有些新富们对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员比较苛刻。
笔者住在新泽西中部大西洋边的小镇上。住宅与纽约市隔海相望。方圆6英里之内有4个相当富有的小镇,聚集着华尔街的精英。所在县的人均收入名列美国最富裕县的榜首。按国人的猜想,也许附近满目皆是奢侈品,满街停放着豪华汽车,人人非名牌不穿了。非也。本人曾每天与那些华尔街精英们摩肩接踵地在来往纽约的渡船上相遇。也以女主人的身份,邀请和接待过大公司的总管、大学校长等,姻亲中也有百万富翁乃至千万富翁。在我的接触中,感到这些中上阶层人士是相当普通的,很低调,也很善良,比较稳重。在经济上保守,很有经济价值概念,不投机,更不哗众取宠。生活中没有昂贵的汽车,也不追求奢侈的生活用品,更没有见到非高贵品不用的奢侈生活方式。姻亲中,有位富翁去世后,把95%的财产捐献给社会。他认为“路要靠你们自己去走,才不枉费人生”。
总的来说,在美国假如有人对奢侈品的过度崇拜,往往被看作是低俗的。Vulgar(低俗),Insecure(没有安全感)。还可能被人语带讥讽地称为“New Immigrant Mentality”(新移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