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艇业:“闸门”放开方可起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07:23 金融界
家住香港的叶老板很喜欢内地人,因为他们出手大方,无论是在他的门店里租泊位还是买游艇,几乎都是一掷千金。他甚至还经常为那些买了游艇的内地客充当“船长”,驾驶游艇到海南等旅游胜地。一直在香港西贡游艇码头经营的叶老板是受益于香港回归后内地游艇消费市场火热的香港人之一。
如今,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除了进出港口的各类商船外,游艇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内地市场的兴起,则让像叶经理这样的香港人有了新的市场方向。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并把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与此同时,游艇产业对上下游行业的“牵引”作用,也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家旅游局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游艇作为发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鼓励发展产业目录也将游艇产业纳入其中。
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游艇热”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扩散,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纷纷将游艇业作为重要产业列入发展日程。上海将把奉贤的游艇工业园区建成上海游艇产业的“母港”;青岛政府也明确表示,借游艇经济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同样临海的福建省也声称要在未来的5年内重点打造游艇旅游项目,涉及了整艇的制造、工业园区和游艇配套产业。
目前,在内地大约有1000艘正式注册的游艇。如今,拥有大量游艇制造商的城市包括上海、青岛、厦门和天津。天津市政府计划今年年底在投资90亿美元新建的游艇港口建设3000个游艇泊位,发展从制造、销售到维护的游艇全产业链,并预期在未来几年内的短期需求将达到游艇3000艘、泊位1万个。
同时,市场前景也颇为乐观。有专家分析认为,游艇业将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香港、台湾和欧美一些传统游艇产业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纷纷把内地作为新的拓展渠道,大举进军内地市场。业内观察家认为,中国内地游艇产业蛋糕预计超过千亿元。据了解,目前购买游艇的客户中70%以上为大公司,购买大中型豪华游艇,主要用于商务应酬,另外30%的私人买主则以企业老总、游艇爱好者居多,很多来自沿海省市的客户,主要购买小型游艇。
但是,目前内地游艇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亚洲最大的游艇分销商Simpson Marine的阿兹慕品牌经理马克·伍德曼赛(Mark Woodmansey)形容政府对游艇业的态度是“分化、积极、支持和混乱”。伍德曼赛说:“这里几乎没有规则。在进口、新船和二手船注册、中国人和外国人运营执照方面都需要做出明确规定。”
比如,目前在深圳登记的游艇数量有近40艘,仅有8艘游艇取得国籍证书可合法航行,其余游艇及尚未进行国籍登记的游艇按现行相关法律不具备合法航行条件。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游艇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游艇管理均参照商船管理模式,也没有专供游艇使用的开放口岸,导致港澳游艇无法正常驶出深圳,从而严重抑制了深圳游艇业的发展。
同时,目前想买游艇的内地人必须面对10%的进口关税,还要再支付总额17%的增值税,购买者差不多要支付相当于购买价43%的税收。而在码头、服务和专业人员素质方面也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同时最令内地游艇拥有者头疼的问题还有零部件,船只保养和维修所需的大部分零部件,目前在中国内地还买不到。加之中国人不是那种拥有航海历史的水上民族,显然需要用心促进一种中国人能认同的水上文化。
因此,中国游艇产业和市场亟待政策“闸门”放开和产业的悉心培育,只有如此,叶老板对未来生意的憧憬才不会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