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加拿大 牛仔逐梦班夫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4日 06:57 世界

  戴宽檐帽、穿格子衫,学着像个地道的牛仔样甩一甩绳圈。在加拿大班夫山脚下的牧场,我们圆了盼望已久的牛仔梦。

牛仔逐梦牛仔逐梦

  做客人物

  谷岳,纪录片《搭车去柏林》主人公之一。这是他与搭档刘畅前不久新的纪录片《一路往南》中的一站。

  做客地点

  加拿大老牛仔比尔位于艾伯塔省班夫山脚下的牧场

  标本博物馆

  当电影里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后也只能用宁为玉碎的姿态,来完满自己的西部灵魂,曾经风光的牛仔文化在如今的北美似乎已成式微之势。但在加拿大西部的艾伯塔省,似乎还有些传统牧场保持着当初的生活方式。

  从卡尔加里往南两个小时就到了班夫山。那山脚下的风景,确实很迷人,难怪当年李安选择这里拍摄他的《断背山》。

  比尔从自己的牧场里出来迎接我们。他有着一个老牛仔最典型的形象—一头白发,体格高大,说话不多,酷得要命。这个牧场是他二十多年前盘下的,有4000多英亩大,一两百头牛。每天他骑着马,亲自把这些牛赶来赶去,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策马扬鞭,灰尘里来,灰尘里去。

木屋里的陈列木屋里的陈列

  他带我们到房子里去。“怎么样?这里所有的都是我自己造的。连木头都是自己伐的。”宽敞的圆木屋子充满了粗犷的气息,最有意思的是客厅的一面墙,放满了山羊、羚羊和鹿的角,像一个标本博物馆。老比尔在成为牛仔前,是一个专门打猎的导游,经常带着游客去打羚羊、熊、雄鹿、驼鹿……凡是大型的哺乳动物他都打,“在这儿你能见到北美所有的羊。”比尔开玩笑说。他又拿出心爱的猎枪“显摆”,两把是专门打猎的步枪,另一把枪则是平时骑马跨在马背上时,万一有熊或者美洲狮来,可以防守。在我们到的前一天,他的女婿和两个孙子就打死了一只黑熊,两个孩子一个才13岁,另外一个才八九岁,已经开始尝试做一个猎人了。

最典型的牛仔形象就是手持猎枪站在自家的标本墙边最典型的牛仔形象就是手持猎枪站在自家的标本墙边

  比尔今年七十岁,一个人住在这个大房子。儿子和女儿有时会来帮忙。在摆满屋子的很多照片中,都能见到一个和蔼的老太太。这是比尔的妻子。说起她的时候也许是这个硬汉唯一动情的时刻。老太太十年前就去世了,可比尔提起牧场时仍然习惯说“我们的牧场”,在宣传单上也仍然保有她的名字。

牛仔的生活牛仔的生活

  牛仔很忙

  当一个牛仔绝不是像电影里看到的那样,在酒吧里灌下大杯啤酒后,便骑在马背上潇洒地绝尘而去。在老比尔牧场住的这几天,令我深刻体会到,牛仔这份工作,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干的。

  “会骑马当然很重要,还得给马做马掌、安马掌,把马鞍绑在马背上等等。”在宽敞的马厩,比尔向我们娓娓道来,“还有,套绳圈。”所谓套绳圈,就是把绳圈扔到牛的腿上或脖子上,把牛套走。这是牛仔一个很重要的技能。我想看看比尔套绳圈的功夫究竟如何,就跟他提议说,不如先拿我当牛来示范一下。第一次看他扬着绳子跃跃欲试来套我的时候,我有点害怕,就怕他套我的脖子,然后用力一拉,我就没气了。于是我就把手搁在头上,他套来的时候我就用手拨了一拨,就拨开了。然后我说我有点作弊,这不太好。他就让我再试一回。第二次他就直接套我的脚。直到现在我还挺纳闷的,他是怎么把我脚套上的呢?感觉好像把这个绳圈直接扔在地上,然后我就走进去了。其实也就那么半秒钟的事,两只腿被他套住了,我就一下子摔倒了。

戴上牛仔帽,端起猎枪,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做英雄的梦想,谷岳在比尔的家中,圆了这个梦戴上牛仔帽,端起猎枪,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做英雄的梦想,谷岳在比尔的家中,圆了这个梦

  我们住的那几天,正是加拿大的秋季,山上的颜色很美,再加上一点白雪点缀,就像一幅油画。可是对牛仔而言,这却是最忙碌的季节。比尔打算把牧场上的100多头小牛卖掉,首先要把他们从山上赶下来,我们也去帮忙。不帮不知道,原来赶牛也是有学问的,不是随便轰轰牛就跟你走了。当遇到一些顽皮的小牛不听话时,要骑马狂奔才能追上它们。一般马术不好的人,可干不了这个活儿。

  不过比起赶牛来说,换马掌更是考验一个牛仔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一般人不接受训练没法干。马蹄跟人的指甲一样,长短不一,所以要先给它们修指甲。这必须得首先取得马的信任,把它的脚抬起来放心地交给你。我们只能在旁边看,帮不上忙。比尔看我俩闲得慌,就说:“你们给山上的牛去送点盐块,让它们舔舔。”

  牛喜欢舔盐,但山上很少能找到含盐的植物。因此牛仔每两周都要骑马上山,去给牛送盐砖。于是我俩一人骑一匹马,再带一匹马,背两块加起来得有30公斤的盐砖,沿着小路上山去。

  牧场位于谷底,一路骑马上山,正好给了我们绝佳的视野,俯瞰这片山谷。到了半山就把盐块放在草丛里,牛闻到味道,自然而然就过来品尝美味了。虽然是很简单的活儿,但也折腾了我俩半天时间。也许天天坐在马背上赶牛对一个城市人来说,只是一时的新鲜娱乐,但对老牛仔比尔来说,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他并不指望每年通过牧场来赚许多钱,最重要的是能够维持这个梦想。

感恩节晚餐感恩节晚餐

  感恩节晚餐

  我们刚到牧场的那天,比尔就告诉我俩,感恩节那天会有很多人过来吃饭。却没料到有这么多人!除了比尔的儿子女儿外,就连亲家母、亲家公都到了,满满当当十几个人,把平时看着空落落的木屋挤得满满当当。

  西部人向来粗犷,感恩节晚餐更是要大鱼大肉,火鸡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牛排、烤鸡、鱼肉等,满满摆了一个长桌子,大家吃面包、喝啤酒,大快朵颐,饭后大人们看橄榄球,小孩子在外面玩闹,一向安静的牧场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气氛让我想到中国的春节。

  向来不多言的老比尔喝了点酒,话匣子打开了。他说,自己今年70岁了,虽然身体还很健壮,但牧场今后由谁来继续维持下去,却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化学厂当经理,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对马背上的生活似乎不怎么感兴趣。小儿子虽然有意向继承牧场,但他天生爱玩儿,不爱干活,如果要一下子来管理这么大一片牧场,不知道他是否承受得了。

  “没事儿,到时候总有办法。你的儿子们总不能眼看着牧场废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安慰了他几句,感觉有点苍白。尽管比尔是退休后才盘下这个牧场,但我觉得像他这样一个传统的人,已经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业。干牛仔这一行的人,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美国,都不是为了发财而去的,而是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这种每天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也得要骑着马出去干活,但不需要看任何人眼色来过活的自由生活。把牧场抛弃掉,然后为了钱进大公司,这在老比尔他们看起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如此,牛仔文化在美加日渐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同其他行业相比,牧场的赔钱几率太高了,可能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结果一算发现入不敷出。因此像老比尔这样,纯粹为了过上牛仔生活而经营牧场的人,越来越少,我不知道过十年或二十年,再回到这个牧场,会不会还是现在我所看到的风景?甚至,这个牧场是否还存在?想着这些,我只有默默地在心里祝福老比尔和他的一家。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