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酒店让住宿讲述不同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8日 09:32 环球时报
导语:随着人们对旅途中住宿一环关注的增多,特别是当旅行逐渐被放缓了脚步,成为众多自由行或家庭游的游客们感受和体验生活乐趣的一种重要方式,许多人不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思考:怎样选择一个既舒适又妥当的“落脚之处”?又究竟该选择一个能够带给你何种感受的酒店入住呢?在品牌酒店、经济型酒店、中档宾馆、家庭旅社等等众多形态各异的住宿选择中,精品酒店,用它后起之秀般的潜力成为其中亮眼的一员。
主打个性,定义模糊
如果追溯所谓“精品酒店”的历史,大概要从上世纪70年代讲起,在欧洲的某些地方,具有前瞻性的人们将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感的建筑进行充满设计感的改造后作为酒店来经营;在北美,也出现了一些私密性更高、豪华且精致的小型酒店并为客人提供私人化的管家服务,这些均可算做精品酒店的鼻祖。
可以说,仅仅30余载的进程还使这一酒店形态显得格外年轻而具有活力,但事实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精品酒店并不存在一个准确且官方的定义,只是通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那些规模不大(如客房数不超过100间)、内部设施奢侈、讲究设计感或个性化、可以实施管家式服务或称“一对一”服务的酒店形态划分进“精品酒店”的行列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或许不少游客都曾为以下几个有所雷同的说法所困惑,除了“精品酒店”这一说法如今已被大众所熟悉外,如“风格酒店”、“主题酒店”、“概念酒店”、“设计酒店”等名词也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和酒店介绍中,这也正说明了“精品酒店”这一概念的定义还存在着诸多模糊的细节有待商榷,而所有这些新兴酒店形态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交集。好比我们不能说一家精品酒店没有设计元素或独有风格,又不能说一家小巧精致的设计酒店不能归于精品酒店的队伍里一样。精品酒店,虽然不能完全凌驾于所有这些酒店概念之上,但起码应该说它更多的算作为一个融合体,它可以具备一个鲜明的主题、亦可以主打某种概念或风格、还可以完完全全出自某位设计大师的手笔而洋溢着后现代高调的设计风情……对于精品酒店,有人也认为是酒店在自娱自乐,创造卖点,但究竟何为精品,最终还是需要由顾客来评断,正所谓众口难调,或许这也正是精品酒店的概念至今仍未尘埃落定的一个原因。
选择精品还是星级?
曾有人说:“每一间精品酒店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确,从精品酒店发展的过程来看,最初精品酒店所诉求的亮点便在于其独特性。虽然目前精品酒店的成员中也逐渐发展出了连锁品牌,并且在许多国际大型的酒店集团的不断开拓下也衍生出一些颇有后台的“精品酒店连锁”,如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所推出的雅乐轩品牌、美国金普顿精品酒店集团等都是最好的例子,但追求更为个性化的装饰风格和服务,体会一种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住宿体验,依然是许多顾客在旅途中青睐一间精品酒店最根本的原因。不难看出,精品酒店正在逐步凭借上涨的知名度和特色,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如果说以培养顾客忠诚度为主打的传统星级酒店是依据同样的标杆来进行标准化建造的产物,那么,一间间诉求各异的精品酒店则是酒店走向个性化发展道路的代言。而对于普通的游客来说,如何在两者之间做选择也需要有所依托。通常,精品酒店不但在价位上比起那些拥有响当当名号的星级酒店实惠许多,还可以为客人提供不同风格、甚至名字都有所不同的房间、充满惊喜或设计感的内部装饰及艺术摆件、更为细致和“一对一”服务等等无不体现个性的元素;但由于大多精品酒店追求“小而精致”的理念,更没有标准化的行业要求,往往在建造的最初便省略了如游泳池、水疗中心、宴会厅等星级酒店所必须具备的配套设施,所以聪明的游客一般都心知肚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精品酒店看的是特色,更专注;星级酒店看的是硬件,更全面。怎样取舍,最终自然还是要依据顾客自己的要求和准则。
北京,精品酒店正抢滩
在北京,精品酒店的出现可以说只是近几年内的事,随着瑜舍、长城脚下公社、Hotel G等总体规模并不算小,但又风格独具,完全有别于传统星级酒店的一批“另类”酒店的出现,精品酒店的理念逐渐在北京升温起来,并且随之又促进了一些如皇家驿站、杜革、一驿等规模稍小,似乎更符合“精品”之概念的酒店广受关注。
然而,相较于传统星级酒店在北京几近“扎堆儿”般的林立,以及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的频繁新生和惨烈竞争,精品酒店的市场如此看来还远未达到饱和,轻易便显出它颇为诱人的发展空间,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将成为精品酒店抢滩的绝佳之地。
但也不得不正视的是,北京目前为数不多的精品酒店还存在着诸如规模大小不一、价位差异较大、知名度高低不同等多方面未规范的现状,不免使得目前北京的精品酒店市场显得有些纷乱无章,或许这些精品酒店都应该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出更为准确和到位的推广以便得到受众更好的认知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