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McQueen盛名下的困兽之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 07:39 FashionDes
设计师本人的突然离世让Alexander McQueen这个品牌再度站在了时尚界的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与McQueen共事十五年的女设计师Sarah Burton临危之际走马上任,在为副线McQ设计证明自己的实力后,不久前正式入主Alexander McQueen。不过相比起设计上的突破,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她是否能继承和再现McQueen的风格?
奇怪的是,美国新生代女模Lindsey Wixson代言Alexander McQueen Spring 2011系列的广告才刚现身网络,被誉为“僵尸脸超模” Sasha Pivovarova拍摄的赝品版本就随之问世。虽然两张图片除了人脸部分完全一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出自PS之手,仍然有大批粉丝拜倒在Sasha Pivovarova的版本下,称其更加脆弱和凄美。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出现好事者制作假海报的情况已经少之又少,何况赝品居然在口碑上压过了正主,唯一能够给出的解释便是:Lindsay Wixson的美式风格完全不符合人们对Alexander McQueen的既定印象!
然而问题在于,在Alexander McQueen辞世的前几年,时尚界一直不乏批评他的声音,论点无非是说近年来的他缺少突破,除了耸人听闻、摆弄老一套黑暗美学,对时尚行业并无更多贡献。而自他去世之日起,这些言论统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也许是同一批人)一面倒的大唱赞歌,仿佛McQueen是这个时代最后的设计天才,他的死终结了一个时代。此后对Alexander McQueen的诸多缅怀追忆致敬中,人们更决口不提所谓“突破”,从Sarah Burton的后续设计到英国时尚大奖上Nick Knight与Bjork合作的纪念短片,仿佛Alexander McQueen设计就一定代表着黑暗、阴冷、孤独和凄美。
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理念是否值得继承和延续?这并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然而热爱时尚的人们针对同一事物,前后呈现出来的巨大思想反差却发人深省。从品牌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品牌的形象和风格绝不应该受制于创始人或某任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品牌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遭遇转型的问题,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适应当下全新的审美观,继而探索更为广大的市场。既然LV可以为了打造更年轻的品牌形象而频频与当代艺术家联姻,Chanel可以为了跟上时代而不断重塑自家经典,Givenchy甚至从一个以优雅著称的品牌转型成哥特味十足的先锋品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将Alexander McQueen 2011春夏广告画面上那些壮烈但是略嫌陈腐的蝶群一扫而空呢?虽然它们可能是人们最期望看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子脸少女Lindsey Wixson真是一个天才的选择,可惜摄影师同样受制于前人的压力,并没有将她的个人特质发挥到家。
需要给时尚界提个醒:时至今日,我们尚且无法认定在设计师的自杀中,盲目的舆论究竟应该负起多少责任,不过很有可能的是,这些声音正在把设计师一手创立的品牌逼入另一条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