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爱丁堡戏剧节:边缘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09:51 第一财经日报

  时隔34年,爱丁堡戏剧节依然是“先锋”与“边缘艺术”的代名词。今年,这场艺术盛会自8月13日开幕,已吸引2万余名观众,并将持续至9月2日。和往年一样,爱丁堡的舞台上总是不乏惊喜与灵感,只是喜剧类节目的泛滥与“戏剧影院化”的趋势亦引发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担忧。

  在向爱丁堡致敬的同时,里克曼对近年来喜剧类节目的泛滥之势却是颇有微词——插科打诨式的表演尽管可以提高收视率,却损害了戏剧本身的“冲击力”。从开幕至今的情况来看,2010年爱丁堡艺术节继承了其一贯以来的通俗化、喜剧化传统,然而真正的“戏剧冲击力”却是来自“边缘艺术家”们火花四溅的表演。

  评论家汤姆-拉蒙特(Tom Lamont)对《卫报》说,这种冲击力虽然独具一格,令人惊叹,但却并不怎么好受。譬如尼尔-帕蒂(Nir Paldi)导演的独角戏《The Big Smoke》,艾米-诺斯巴肯(Amy Nostbakken)用歌声娓娓道出一个曲折迷离的故事:屡遭厄运最终不得不告别绘画生涯的女艺术家、突如其来的抑郁症、前卫的画廊派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多的细节隐匿在诺斯巴肯耳语般的低吟浅唱当中,故事也变得愈发扑朔迷离,带着一股圣母院的气息。在末尾处,这种情感冲击力随着绵绵不绝的歌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汹涌而至,几乎令人“无法呼吸”。

  相比之下,《Lidless》的压迫感不仅源于剧目本身,还体现在舞台的设置上。演员们的立足之地仅限于舞台当中的一只塑料盒,观众则围坐在折叠式凳子上,点亮的裸灯泡使得整个环境更显幽闭。整出戏剧就徘徊在三位主角——囚犯与美方审讯者之间。

  鉴于此,观众们对于传统喜剧的热爱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爱丁堡的喜剧向来不乏意外之“喜”。譬如欢闹中还带着血腥味儿的《My Dad Was Nearly James Bond》。这是导演德斯-毕谢夫(Des Bishop)对其死于肺癌的父亲的致敬之作,涉及生命、家庭、牺牲、遗憾、成长等诸多主题,笑中带泪,哀而不伤,犹如一幅精致的小型版画,穿插其中的若干上世纪60年代电影剪辑堪称神来之笔。

  格雷格-戴维斯(Greg Davies)的首部独角戏《Firing Cheeseballs at a Dog》在艺术节开幕之初便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戴维斯称将为观众奉上一部“缺乏连续性与意义”的个人自传——困扰主角12年的抑郁症、人到中年的窘境、因母亲患病而遭遇的“被成熟”。好在戴维斯不同寻常的模仿能力是千年不变的笑点:对妹妹、母亲以及古怪学生的活灵活现的模仿总能在第一时间赢得观众的共鸣。

  同样备受瞩目的喜剧还包括乡村歌手洛雷塔-美娜(Loretta Maine)加盟的《I’m Not Drunk》;激情四射、天马行空的音乐剧《A Revenger’s Musical》;以互动取胜的甜蜜哑剧《The Boy With Tape on His Face》;令人大跌眼镜的《Secret Door》等等。或许这正是爱丁堡戏剧节的魅力所在:异彩纷呈、难以归类,以通俗化表演取胜,却又不拘泥于传统,不时有惊人之笔。

  为避免观众流失,一向以先锋性著称的爱丁堡戏剧节今年再出新招:授权英国和爱尔兰的30家影院实时放映切维斯剧院的两部新剧《This Is Water》及《Quite a lot to deal with at 9am》。事实上,两部作品分别拥有一位戏剧导演与广播导演,后者还将负责视觉混合与卫星同步。据唐-博伊德(Don Boyd)介绍,宽带技术将很快使观众能够自行选择观影角度、作镜头切换乃至窥视后台等。

  然而,这或许意味着戏剧将从一种小众体验演变为日趋泛滥的“大众狂欢”。这场革命性“实验”究竟将给当代戏剧带来怎样的效果?是博伊德口中的“全面解放”抑或是戏剧导演眼中“下课回家”的危险信号?结果仍是未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