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海洋》:大自然的咏叹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0日 08:11 新京报

  不同于传统自然纪录片态度鲜明的环保意识和政治观点,雅克·贝汉喜欢将自己的影片比做歌剧,这也是他的电影里最有趣的地方。就像那些完美到让人忍不住惊叹的画面一样,他对待自己的影片更有一种对待艺术品的态度。

《海洋》中的每一个画面都精致到可做电脑桌面,它值得你去影院感受那种心灵上的震撼。 《海洋》中的每一个画面都精致到可做电脑桌面,它值得你去影院感受那种心灵上的震撼。

  桃桃林林 90分

  字斟句酌的严谨让他的每部电影都成为一次漫长的征程,四年的拍摄周期,400多人的拍摄团队,50多个拍摄地的循环往返,正是这些数字成就了完美的《海洋》。

  有人说《海洋》主题不明,批评它没有明显的叙事主线。忽而水母,忽而鲨鱼;忽而北极熊,忽而帝企鹅,乍看之下的《海洋》确实有点像素材堆积。不过这些看似松散的素材背后,却有一条牢固的情感主线将它们紧密地串连起来,那就是对大海的赞美。导演尽可能从各个方面呈现海洋的神秘与美丽:“这就是那个一直被我们忽视却又无比美丽的海洋。它始终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却又从来得不到重视。即使它如此美丽,又富有激情。”对观众来说,《海豚湾》需要的是接受,《海洋》需要的则是感受。这种无欲无求的电影观显然更有智慧,急于表达观点反而会遭人非议。在神奇的海洋面前,所有人为的处理都是愚蠢且多余的,大自然已经给你太多了,尽管呈现就是了。

  《海洋》的精彩正来自这种平和心态下的呈现,影片尽可能地靠近大海以及栖息于其中的生灵,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它们细致的观察。借助鲁诺·库莱斯精彩的配乐,各种生命随之起舞,如宏大的交响乐章,震撼且让人感动。

  影评人打分

  ●谷峪yoyo:100分

  那些生物拍得如诗如梦,像人类第一次踏上异星所见。亿万年的衍化,换来短短100分钟里一个又一个惊人壮丽的瞬间。不会再有比这更深情的海洋电影了。

  ●叶航:75分

  影片中纯自然的“奇观”无疑比古装大片里人工搭建的豪华宫殿要震撼、动人得多。但后半段用语言直接呈现“杜绝杀戮、保护自然”这一主题思想,这种教化感,在姜文霸气的配音下,与影片风格有些龃龉。

  ■ 导演释疑

  不能为拍摄,真杀死鲨鱼

  新京报:从“天地人三部曲”到《海洋》,是什么促使你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雅克·贝汉:40年前我就想拍这样的电影,我希望像水中的鱼、天上的鸟一样自由,这样的渴望决定了我的作品主题,只是40年前的条件无法实现罢了。

  新京报:《海洋》从筹备到制作完成,花了7年时间,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

  雅克·贝汉:《海洋》筹备了两年,拍了四年,剪了一年,总共用了七年。要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大自然,并体会到其中的情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高的预算。不仅技术、画面、故事要过关、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为了拍摄暴风雨来临的镜头,我们足足等了三年,时刻观察天气变化,直到第三年,我们终于等到了想要的风暴。当时运气很好,我们抢先带着设备出海,否则这么剧烈的风暴,按当地的规定是不允许出海的。

  新京报:会不会有些镜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雅克·贝汉:是的,比如片中海狮妈妈抱着小海狮的镜头,我们去北冰洋拍了三年,水的可视性太低,拍出来的效果总是太差,直到我们灰心了打算离开,一个摄影师却用小型摄影机偶然拍到了这一幕,留下了影片中最动人的一笔。有时候,很难猜到大自然什么时候会给我们最美妙的东西。

  新京报:《海洋》后半部分杀戮鲨鱼这一段,为什么用特效来处理,这和纪录片的“真实”原则有冲突吗?

  雅克·贝汉:首先,纪录片有很多种类型,每个纪录片有自己的视角,所以原则上是不会冲突的。其次,我想要提醒人们正视鲨鱼的生存现状,所以要去表现这个事件(残杀鲨鱼)的残酷性,但是我们不可能为了拍摄,就真的去杀死鲨鱼,难道拍战争片,就要去发动真正的战争吗?而且我们的特效做得很真实,一些很资深的水下摄影师告诉我,他们都没看出来是用特效处理的。

  新京报:你已经年过七旬,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热情,长时间浸泡在野外?

  雅克·贝汉:第一,这是我40年前的梦想,现在有了机会,为什么不尽力去实现它?第二,我的搭档雅克·克鲁索曾评价我,说我是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也许确实如此。

  采写/本报记者 牛萌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