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小册子里的“海豚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 07:43 TimeOut

  上世纪末,曾有一套叫做“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小册子,给不少读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版权页上的名字:沈昌文、俞晓群、陆灏,如今又出现在“海豚书馆”上。拿年正八旬的沈公自己的话说,这次的海豚书馆,是他们“再度三结义”的产物。

海豚书馆海豚书馆

  从万有到海豚

  上世纪末,曾有一套叫做“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小册子,给不少读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版权页上的名字:沈昌文、俞晓群、陆灏,如今又出现在“海豚书馆”上。拿年正八旬的沈公自己的话说,这次的海豚书馆,是他们“再度三结义”的产物。“在退休之前,许多事情只能想,却做不成;退休后我们用中国最传统的办法,私人结义的方法,为文化界、为读者做出了点好事情,这是一生中最大的欣慰。”

  1996年,还在辽宁教育出版社任社长的俞晓群,偶然在沈阳旧书摊上淘到了几本民国年间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让他一下子想到了英国的“企鹅丛书”。他从京沪两地找来沈陆二位共同运作,“新世纪万有文库”横空出世。6辑500多册风行一时。但因种种原因,“十年计划”最终夭折。2005年,俞晓群留下一篇《“新世纪万有文库”十年祭》和一句“不甘心”。似乎预示着什么。

  2010年元旦,俞晓群拜访退休多年的沈昌文,不想沈公自己也早就有了想法。这个浪漫的老头儿甚至想起梁咏琪的那首《天使爱上海豚》。于是这位自谦为“只能说说、已经做不动了”的“老天使”,开始了挂帅牵头的工作。不顾老伴“不许离京、不许喝酒”的禁令,与俞晓群同赴上海,不光找回了另一只“海豚”——陆灏,还从海上文坛拉来了一支“海豚梦之队”——孙甘露、陈子善、葛兆光等各就各位,成为海豚书馆下各分系列的主编。

  小而精细水长流

  纸质书什么时候死?这是个近些年来都萦绕在每个人书房上空的问题。但去年上海书展,按颜色分门别类的海豚书馆甫一亮相,便惊艳全场。“有这么美的书,纸质书就算会死,也会死很久。”作家、评论人毛尖道出了不少读书人的心声。

  在开本越做越大、装帧越来越豪华、定价越来越高的图书市场,“海豚书馆”成了绝对的异类:每本三五万字、定价十几块钱,装帧简洁大方,可以揣进口袋。“我们是在做长销、稳销书,而非畅销、快销书。”俞晓群正在和他的伙伴们践行“死很久”的理念。不过起码从现在看来,这只小海豚虽然个头不大、但正在茁壮成长:每本印数保持在五千至一万册,但第一辑中董桥的《墨影呈祥》已然再版。

  与“万有”相比,海豚新增了一个分类:收录长篇作家的中短篇佳作。“这是陆灏的贡献。他认为:当代作家多以长篇闻名,他们的中短篇大家熟悉的反而不多,其中有些作品是很不错的。‘海豚书馆’的体量,收中短篇也正合适。”王安忆《骄傲的皮匠》和莫言《变》,让俞晓群本人都爱不释手。

  另类名家路线

  成为“海豚书馆”六大系列之红色“文艺拾遗”的主编,陈子善称自己是“吃了人家的嘴短”:“沈公到上海找我喝酒,那我就来打个下手、敲个边鼓咯!”但他甘之如饴,因为“抢救挖掘是我最爱干、也擅长干的事”。

  虽然“海豚书馆”走名家路线,却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名家,其中不少现在少为人知。陈子善称这可不是开玩笑,“上一代作家、学者中,很多人把出书一事看得非常重大,甚至一辈子都没出过一本书。哪像如今任何一个人只要想出书,就随随便便地印出来了。”像绿色“学术钩沉”里的《汉石经斋文存》,就是中国著名文物鉴定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徐森玉的“处女作”。

  陈子善自己所编的几本书,也有“抢救挖掘”的意思在里头。以《甘雨胡同六号》为例,这本是散文家、诗人南星在1947年出版的散文集。“这本旧书,是我在香港的旧书店买到的,罕见到连贾植芳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都失收。”陈子善又收集了一些南星散落在报刊上的文章,编出了这个新集子。南星1949年后,除了译作《一知半解》外,再也没有出版过其他作品,包括他最希望出版的散文集。“《甘雨胡同六号》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南星的创作,毕竟是他的散文风貌的首次展示。他的诗性散文被冷落了六十年,很不应该。”另一本《八十回忆》,则是当年西方戏剧研究第一人熊式一晚年的回忆录,“不看这本书,没人会知道他用英文创作的戏剧《王宝钏》曾经轰动西方。”

  《武侠丛谈》的作者钱基博是钱钟书之父,其中收录的《技击余闻补》二十六则,“是近现代武侠小说的先声,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中关于甘凤池的性格塑造及外形塑造,均可以从《技击余闻补》中《甘凤池》一篇找到原型”,陈子善称。这里面还有一段陈年的案头清供:钱基博的才情学问绝不在其名声更大的儿子之下,但当年就是因为这本《技击余闻补》,补记林纾《技击余闻》,终与后者交恶。林纾当年在文坛也算一霸主,因其作梗,钱基博没有得到心仪已久的北师大教授一职,而陈子善在香港淘到的民国版《武侠丛谈》,也缺了《技击余闻补》这一其中的最重要作品,“恐怕也是出版商碍于林的江湖地位的缘故吧!”所以,陈子善这次编辑出版《武侠丛谈》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新收录《技击余闻补》,并郑重地放回第一篇的位置。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