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约翰-列侬:干掉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6日 08:21 新浪尚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

列侬回忆列侬回忆

  恰好赶在鲍勃·迪伦来中国,拿到这本《列侬回忆》,此类巧合本是无谓,但不得不承认是的,仅仅想到这两个名字,某种特定的记忆便神奇地被唤醒——毫无疑问,他们所能传递的是掺杂着大麻味道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是独一无二的气息。

  严格说来,这本书并不足以解答那些对于约翰·列侬过于宏观的疑问,例如他的一生,他的转变或者他的结局,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次采访报道的完整填充版,或者说是一份访谈特刊。但是如果没有这次访谈,或者说没有这本书,那么你不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列侬。

  在这篇发生于1970年12月上旬纽约百老汇列侬经纪人办公室、刊登于1971年《滚石》杂志的访谈中,列侬向一切他认为虚假的东西发起了猛攻。而真正要命和有趣的是,他把Beatles判定为艺术冒牌货,对由Beatles和摇滚乐带来的革命,他的结论是“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如此而己”……

  这次访谈发生的节点又极富意味:1970年大约是摇滚乐第一个辉煌时代的尾声——摇滚精神在不断的解散和死亡中随风而去,在一切令人沮丧的消息之中,最让全球乐迷心碎的,恐怕还是1970年4月11日的一则消息:保罗·麦卡尼宣称脱团单飞,Beatles正式解散——这似乎更像一种公开的妥协:摇滚乐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丑恶的世界。事隔多年,在音乐市场分众日益细碎的现在,我们或许无法想像,Beatles对那个时代的青年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何以一个乐团的解散竟能让半个地球的年轻人如丧考妣。列侬与旧时代的决裂,便发生在此时。

  原来是这么回事,也应该就这么回事——读这本书,你最大的震撼来自与真实毫无距离,因为叙述者正是事件的历经乃至制造者:列侬对哈里森极为吝啬的认同,Beatles的印度导师企图和女弟子淫乱,一群烂人因《let it be》与保罗个人首张专集在发行日期上发生冲突而闹得鸡飞狗跳,乐队与经济人的纠纷,唱片合同的琐屑杂碎,无可避免的磕药……

  七十年代的降临意味着一连串残酷的幻灭,约翰·列侬的这篇访谈,很可能是其中最狠最痛的一击。1970年,列侬早已对昔日的“披头”身分、以及所谓六十年代神话深恶痛绝。身为这桩神话的创建者,他决定当着千千万万观众的面、亲手揉碎它。

  时年二十四岁的温纳拎着录音机去面见列侬夫妻时,《滚石杂志》创刊仅三年,犹保有若干“地下精神”。年轻的温纳充满自信,访谈时单刀直入、一无所惧,列侬本人也正好想要“豁出去”、把话一次讲清楚,加上洋子不时火上加油的发言,使这篇对话录充满了张力和奇趣。

  这篇轰动一时的专访大大扩张了《滚石杂志》的影响力,让它站稳了青年世代媒体霸权的地位。《滚石杂志》的专访单元,从此也成为它的招牌,替当代文化史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纪录。

  列侬毕生仅仅做过两次“真正深入”的专访,分别在1970年Beatles解散之初,以及1980年遇难身亡前夕。读者若想更全面地了解列侬,不妨一并参阅他在1980年底猝遭枪杀前一星期,和洋子一起接受《Playboy》杂志深度专访的记录《All We Are Saying》,相信对约翰·列侬会有更实在、更贴近的理解。

  有个细节,前言中作者温纳回忆起采访几个月前,他和妻子以及列侬夫妇四人共度的那个周末。他们在旧金山走马观花,然后来到一间空荡荡的戏院,看了下午场的《Let it be》,那部记录Beatles解散过程的著名电影。“电影结束时,我们多少都被感动了——无论是身为亲身参与的一分子,还是忠实的歌迷——我们都流下了眼泪。”

  我总是忍不住把这段话看了一遍又一遍,流泪的那一刻,列侬在想什么呢?访谈中,他极少有温情流露的时刻,除了说起自己与洋子的爱情,当杨·温纳问:你能想像一幅“当我64岁”的景象吗?列侬回答:“不,没办法。希望我们是一对和善的老伴,住在爱尔兰海边的小岛之类的地方,翻阅我们一辈子胡闹的剪贴簿”……尽管直到今天,关于洋子出现导致Beatles解散的说法依然在流传,但在披头士所代表的虚伪做作“一堆狗屎”的集体表演和洋子所代表的一文不名却自然随性的个体风格之间,列侬毕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那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是对的,他希望能和洋子活到64岁,而与辛西娅的上一段婚姻没能令他确信这一点。

  但最最悲剧的是,列侬没有活到64岁,访谈整整十年之后,他遇刺身亡。

  访谈中,他另一个真情流露的时刻是说起过去——他最怀念Beatles在汉堡和利物浦那些酒吧驻场的日子,那个时候才是最快乐的,那个时候他们才是在真正的玩音乐。

  然而接下来时代改变了他们,而列侬又亲手毁掉这不情不愿的改变。他把代表虚伪和谎言的梦想干掉,同时也把自己埋葬其中,我们终于可以说,列侬始终守住了的原则——诚实面对自己、诚实面对世界、诚实创作。相信不管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不该被遗忘的美德。(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般若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