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傅尼叶:让哀伤笑出声的金牌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5日 00:26 第一财经日报

  傅尼叶经常接受采访,但他在过去几十年从不主动谈论自己的儿子。这个近乎禁忌的话题,直到他70岁那年才开始改变。

直到70岁,法国名作家让-路易-傅尼叶才出书,第一次谈到他的一双智障儿。直到70岁,法国名作家让-路易-傅尼叶才出书,第一次谈到他的一双智障儿。

  举凡哀伤,凡是沉重到不可以说的,才是入骨之痛;待到我们可以言说之际,其实才是真正疗伤之旅的开始。对于有着两个智障儿子的法国作家让-路易-傅尼叶来说,亦是如此。

  身为知名作家与金牌编剧,傅尼叶经常接受采访,但他在过去几十年从不主动谈论自己的儿子。这个近乎禁忌的话题,直到他70岁那年才开始改变——那一年,他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出版了一本书:《爸爸,我们去哪儿?》。正是这本书,第一次全面披露了一位父亲的心声。反观傅尼叶以往的沉默,也正是因为痛苦沉重得无法提及,正如他日后坦白:“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

  一般而言,人们总认为有一个智障孩子就是一次世界末日,傅尼叶自我打趣是经历了两次世界末日。这样的概率,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买了张基因的彩票,可惜没有中奖。大儿子马蒂约因为手术失败,在15岁时离去了;小儿子还没长大已经开始衰老,30岁还在无意识地生长,甚至孩子的母亲也不堪忍受而离开了这个家庭。傅尼叶苦涩地自况:“我的人生路最终陷入绝境,在死胡同里终止。”

  这份人生的重负如影随形,直到生命的尾声,傅尼叶决定选择豁达,用微笑来谈论自己的孩子——“人们说起残障儿的时候,脸上总是露出相应的表情,就好像在谈论灾难一样。这一次,我想面带微笑地谈论你们。你们曾让我开心,而且有时是故意逗我开心。”

《爸爸,我们去哪儿?》《爸爸,我们去哪儿?》

  孩子永远是天使,即使天使有所折翼,傅尼叶的孩子也不例外。《爸爸,我们去哪儿?》一书中,没有含辛茹苦的心迹,没有豪情壮语的表态,书中比比皆是自我戏谑与黑色幽默:“幸好我的孩子们从来不上学,没人能在学校里嘲笑他们”、“我们听天由命吧,或者干脆撞墙算了”、“一个残障儿,两个残障儿,怎么没有第三个呢……”、“爸爸,我们去哪儿?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傅尼叶之所以能够坚守,也在于他选择以“幽默”来治疗这份不能承受之重。傅尼叶的态度,或许和很多读者期待的苦难深重以及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完全不同,但是他不以为意,依然故我之余表示“不应该剥夺残障儿逗我们开心的权利”。不是吗?如果生命已经足够苦涩,那么更应该加点糖,正如傅尼叶如此珍惜与孩子们的艰难互动得到的快乐。

  傅尼叶大学时研修古典文学,本来有望成为严肃学者,却阴差阳错做了编剧。他的剧本曾经获得多项国际性奖项。年过半百之后,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写作,也大受欢迎,迄今出版20余种书籍。《爸爸,我们去哪儿?》出版之后大获成功,不仅荣膺2008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更是一度成为法国文学畅销榜第一名,感动无数读者。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长子也有智障。儿子大江光的诞生,将大江健三郎推向了命运隘口。“由于长子光的诞生,不知该说是‘扑通’一声被推下去,还是该说是被一口气推开,我被置放在了难以称之为心理危机的处所,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面对。”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因此而有了更多升华,随后,与此有关的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出版,获新潮文学奖,为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石。大江健三郎和傅尼叶一样,通过书写自己的痛苦,不仅部分地解放了自己的生之沉痛,也无形中救赎了万千大众。

  如是的努力也是生命力的源泉,正如费米娜文学奖评审所言,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欢笑中的泪水,“在众多叙述生命伤悲的题材中,它展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打破我们对于悲伤的看法。谁说伤心一定要流泪?真正的悲伤,或许反而是不带泪水的字眼……”

  《爸爸,我们去哪儿?》

  作者:[法]让-路易-傅尼叶 著 李欣 译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