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血海歌剧团巡演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7日 08:16 南方周末
朝鲜血海歌剧团从2010年开始中国巡演,在金正日健康恶化消息传出的时间里,演出将“中朝关系新的历史起点”含蓄地传达。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几乎击垮了以“将军的关心”为生命的血海歌剧团,“将军的指导”成为了“将军的遗作”。
将军的遗作定于24日在兰州上演。在朝鲜举国悼念停止一切娱乐期间,这将是来自这个悲伤国度的惟一演出。
将军“谢幕”了
“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说”——朝鲜血海歌剧团行政科科长朱英日和他的同事们习惯以这样的开头回答问题。
在朱英日那件藏青色“李宁牌”运动外套左胸前,始终别着一枚朱红色着底的金正日头像胸章。每隔几分钟,他就会垂头看看这枚胸章,如果头像稍有倾斜,他会小心翼翼地将胸章转正。
2011年12月19日清晨,重庆北部新区,像之前每一个中国巡演日的开场一样,朱英日起了个大早,领着一众演员前往下榻的酒店自助餐厅用早餐。按照档期排表,这天傍晚,他和朝鲜血海歌剧团的团员们将要在重庆演出两场朝鲜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出歌剧已经在中国巡演近一个月,按计划还将演出两个月——如果不是那封突然来到的电文。
2011年12月1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出消息称:“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现场指导途中因积劳成疾在列车上不幸逝世。”
从朝鲜驻华使馆获知这一消息后,朱英日瘫倒在地,演员们抱头哭成一片。他们换上深色服装,来到酒店二楼平台,排列整齐,低头默哀,有的演员掩面哭出声来。
随后是连续三次的紧急会议,商讨演出及回国事宜,讨论结果是:取消演出,立刻回国。
《梁祝》是血海歌剧团自2010年“中朝友好年”以来在中国上演的第二个剧目。而“血海”与中国的渊源则要追溯到1961年,正处于“用鲜血凝结成中朝友谊”的开创年代。按照朝鲜官方记录,金日成在那一年访问中国时对所观赏的越剧《红楼梦》赞不绝口,回国后即倡议并“亲自指导”了朝鲜民俗唱剧《红楼梦》。
将近50年后,在朝鲜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前一年的2010年,金正日又指定“血海”将《红楼梦》改编为歌剧重新上演。2010年5月6日,剧目在北京首演,演出的规格和效应显然远远超出普通文艺活动。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临现场观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一同观看了演出。
在《红楼梦》“出色地完成任务”之时,《梁祝》应运而生,实际上,《梁祝》创作命令的下达就在《红楼梦》首演后的一个月,朝鲜方面给剧团规定的首演时间是四个月后。显然,这样的计划与“伟大的金正日将军”密不可分,将军希望《梁祝》尽快在朝鲜公演,并在中国取得同样的成功。
而12月19日下午5点,距原定演出开场前三小时,重庆人民大厦剧场是《梁祝》原定的演出场地,华丽的舞台布景被卸下,后台化装间,演员们开始收拾行装,他们大多沉默不语,神色黯然,时有低声抽泣。
“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说……”这是朱英日和歌剧团团员接受采访时最常用的前缀,歌剧《梁祝》也是金正日生前交给血海歌剧团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金正日“点名”创作的作品。
几天前,朱英日携歌剧团的180多位演职人员刚刚结束了在广州的两场演出,乘火车赶往下一站巡演地重庆——演员们和他们的将军一样,出行从不坐飞机,只坐火车。一个月前,他们也是乘专列从丹东口岸入境,在专门为他们开启的“绿色检查通道”通关。
“中国观众非常喜欢我们的演出,我们一定会完成伟大的金正日将军交给的光荣任务。”广州巡演结束时,朱英日告诉南方周末(微博)记者。在他们凯旋归国之前,金正日将军却突然“谢幕”了。
将军的“血海”
朝鲜姑娘金香今年23岁,是朝鲜版“梁祝”中祝英台的扮演者。她今年4月刚从朝鲜平壤音乐大学毕业,成为血海歌剧团的一员,这对她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血海歌剧团是朝鲜最顶级的歌剧团,它是金正日“亲自接生的孩子”。
歌剧团的成立来源于一出名为《血海》的歌剧。朱英日介绍,《血海》在朝鲜家喻户晓,它原是朝鲜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伟大的母亲为原型,亲自创作的革命话剧,展现母亲投身抗日洪流的历程”。“要把受难的血海变成斗争的血海,只有革命才是活路”,在漫江的小型露天舞台首演时,这些激昂的战斗呼号令群情激动,许多青年当场报名参加了人民革命军。
1971年7月17日,“伟大的金正日将军将金日成主席创作的话剧《血海》改编成了歌剧。”朱英日说。歌剧版《血海》只用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歌剧第二场,村妇识字的场景,按照编剧最初的设计,是村妇和儿子你一句我一句对唱。对此,金正日并不满意,他将对唱去掉,主人公没有一句台词,代之以旁唱,“用深沉而抒情的旁唱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
在朝鲜官方的表述中,歌剧《血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朝鲜歌剧史上的革命,开创了朝鲜式新型革命歌剧的先河”。此后,血海歌剧团创作的歌剧,都被称为《血海》式歌剧:歌曲全部节歌化,歌剧中一定要出现旁唱和舞蹈。
首演之日,金日成与金正日共同观看了演出。首演结束后,金日成告诉金正日,应该成立一个歌剧团,歌剧《血海》首演日7月17日就是歌剧团的创立日。歌剧团因此而来,金正日亲自命名“血海”。
《血海》被朝鲜列为朝鲜的“五大歌剧”之一,另外四部歌剧也是由血海歌剧团创作完成的,它们是《党的好女儿》、《卖花姑娘》、《密林啊,请告诉我吧》、《金刚山之歌》,这五部革命歌剧都创作于1970年代初,它们如同“样板戏”一般,在朝鲜各地演出上千场,并在亚洲、欧洲、非洲的四十多个国家巡演。
“血海歌剧团的每一部作品,伟大的金正日将军都会亲自指导。”朱英日说。他介绍,排演《卖花姑娘》时,金正日会对每一幕场景和每一首歌曲都提出改进意见,“《卖花姑娘》中演唱的38首歌曲,都是伟大的金正日将军从2200多首备选歌曲中选定并指导完成的。”
在金香成长的年代,金正日为艺术敞开了一扇门——1982年,金正日当选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为纪念金日成诞辰,在金正日倡议下,朝鲜创办了“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一年一届,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参加。“四月之春”成了朝鲜吸纳外来文化的一次机会,表现优秀的艺术家会被邀请在朝鲜停留一段时间,教给朝鲜艺术家他们自己的表演形态,比如芭蕾舞。
1980年初的朝鲜,对峙三十多年的朝韩关系出现转机。1984年,朝方向韩方提出进行南北体育会谈,开启了双方对话的大门。同年夏季,韩国遭遇严重水灾,朝鲜通过国际红十字会捐助救灾物资。这是自1945年南北分裂以来第一次正式物资交往。而朝美交往也日渐频繁,美国不仅取消了本国公民赴朝旅游等禁令,还派代表团参加在平壤举行的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朝鲜也积极寻求扩大与美人员交流。
同一时期朝鲜对艺术采取了相对开放的姿态。包括歌剧、电影在内的艺术形态,成为朝鲜为数不多的向世界敞开的一角,借由艺术,金正日在朝鲜人民心中也树立起“伟大的人民艺术家”形象。
金正日非常喜爱音乐、艺术,他自小就崭露出艺术天赋。“他会用手中的乐器模仿小鸟的叫声,当警笛、汽笛响起时,他听着也像是歌曲的旋律……”朝鲜平壤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书记》一书中记载,5岁时,金正日就已学会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革命歌曲,能用手风琴自由演奏。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伟人金正日》则对金正日精通乐理有这样一番描述:某次,金正日去欣赏一个艺术团的管弦乐演奏,演奏到某一小节,金正日突然叫停,询问指挥有没有哪位乐师奏错了音,指挥一下愣住了,谁都没有留意哪里出了问题。他又让大家把那一节重新演奏一遍,这时,众人才找到了原因,原来是一位乐师手中的乐器音准出了问题。
金正日与韩国电影导演申相玉、演员崔银姬夫妇的故事,则是流传最广的关于将军“热爱电影”的故事。按照朝鲜的官方表述,70年代中期,导演申相玉夫妇在韩国的电影事业受阻,正为提高本土电影水准的金正日获悉,派人将其接到平壤,为朝鲜拍片。申相玉在朝鲜享受了很多特权,比如每年得到300万美元自由支配的资金,拍片时限制很少。他为朝鲜拍摄了7部电影,朝鲜第一个银幕之“吻”,就出自他之手。
2008年,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一行250余人乘坐韩亚航空公司的包机,从北京转乘专列抵达平壤,在东平壤大剧院进行了演出。他们应朝鲜文化省和艺术交流协会的邀请前来,得到官方支持,也是朝鲜1948年成立以来迎接的第一支美国交响乐团,朝鲜中央电视台对爱乐乐团的演出进行了全国直播。2010年,朝鲜还极为罕有地在电视上播放了英国喜剧片《我爱贝克汉姆》。
受惠于金正日对艺术的重视和开放,金香在大学学习了美声唱法,也接触了许多西方舞蹈。和大多数朝鲜艺术家一样,她没有出国培训的经验,所有关于艺术的熏陶都是在朝鲜国内完成的,但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爱情要含蓄地表达出来”
2011年12月14日晚,广州大剧院,红色的幕帘缓缓拉开,漆黑的舞台明亮起来,跳出一个花团锦簇的祝家庄。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登场了,她看上去青春、俏皮,正要说服爹娘同意她去杭州万松书院求学。演出结束,台下掌声雷动,金香使劲掐自己才忍住没有掉下眼泪。
“没有伟大的金正日将军的支持和指导,就没有《梁祝》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0年6月,血海歌剧团的演员们正在中国巡演朝鲜版歌剧《红楼梦》,巡演过半,导演蔡明锡接到命令:为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创排《梁祝》,主创人员必须马上回到朝鲜。蔡明锡一行匆匆结束访华行程,回到朝鲜,此时,距离高层规定的公演时间只有四个月。
在金正日健康状况恶化情况传出的2010年,“血海”的中国巡演显然又是一个让将军满意的消息。就在此前一年,中朝建交60周年活动暨中朝友好年闭幕式在平壤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朝鲜,与金正日和内阁总理金英日等朝鲜最高领导层共同出席。在闭幕式上,温家宝发表讲话:“中朝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愿与朝方一道,巩固和发展中朝传统友谊。”
在《红楼梦》的成功之后,《梁祝》成为了一次中朝双方的通力合作。金正日亲自指定了《梁祝》的改编,而中方则先后七次派出“红学专家”赴朝鲜指导。
通过中国文化部,蔡明锡和创作团队拿到了中国制作的越剧、京剧、电视剧版《梁祝》光碟作为参考。电视剧版《梁祝》故事中,人物关系多而复杂,让蔡明锡颇为烦恼。金正日再一次扮演了“解铃人”的角色,蔡明锡介绍,“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指导创作团队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旁枝末节一笔带过,将梁、祝二人的爱情故事发展成为一个基本的核心”。
对于梁、祝二人的爱情,金正日指导,“要含蓄地表达”。歌剧第二幕开场“万松书院”,梁、祝二人促膝学习,感情日益深厚。最初的设计是让两位主角在台上唱歌,祝英台向梁山伯表明心迹,但这样看来太直白,最后,蔡明锡换成了金正日常用的“旁唱”,主角不唱歌,让伴唱来唱,“两人的感情就很含蓄地表达了”。
“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说,《梁祝》要把原作中细腻的部分体现出来,改编成一个很好的爱情故事。”蔡明锡说。为了“细腻”表达,蔡明锡特意增加了一场祝英台做梦的戏,这是传统《梁祝》中没有的场景。
为了营造亦真亦幻的梦境,舞蹈演员们翩翩跳起了烛舞,在星星点点的亮光中,她们将祝英台层层包围,笼罩在梦境中,等寻不着梁山伯身影时,梦就醒了。除了烛舞,《梁祝》中还有两场舞蹈,水珠舞和化蝶舞,前者烘托梁、祝荷花湖上“十八相送”时的依依惜别,后者掀起二人爱情悲剧的高潮。“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歌剧中一定要加入舞蹈。”蔡明锡说。
为了获得“祝英台”一角,金香也经历了一番竞争激烈的“海选”。
“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选主角问题要慎重,要在全国范围内挑一遍。”朱英日说。为此,血海歌剧团提前一年在全国举办了文艺竞赛会,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在平壤音乐大学进行总决选。参加总决选的选手有八十多人,金香最终脱颖而出。
金香将永远不会忘记2011年10月19日,那是《梁祝》在朝鲜公演前的带妆彩排,将军亲自视察。金香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金正日将军。在排演现场金正日高度评价《梁祝》,称“显示了艺术工作者非凡的精神力量与独创的朝鲜方式结合后的辉煌成果,是一部出色的巨作”。
金香激动地哭了起来,那是她一生都难忘的时刻,“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无比荣幸。”金香回忆说。
唯一的演出
中朝双方在《梁祝》上的合作贯穿了这出歌剧的几乎每一个细节。舞台上,金香们长袖善舞,她们身上的演出服则全部来自中国的捐赠。“中国文化部赠送演出服装、小道具和有关物资等,为歌剧的成功创作提供了积极真诚的帮助。”《梁祝》的宣传册上这样写道。
蓝玲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资深服装师,受文化部委托,她和她的工作室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朝鲜演员演出所需的一百多套服装和相关的道具。“文化部的工作人员再三向我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蓝玲说。
金正日特别强调歌剧中要加入舞蹈,由此,朝鲜设计师在设计烛舞、水珠舞和蝶舞三套舞蹈服装时要求也特别高。
水珠舞的服装设计草图是湖绿色的,要体现一种飘逸、动感的效果,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时舞蹈演员们在荷花湖边跳的舞。蓝玲想到要让服装具有波光粼粼的感觉,她用了两层面料完成了这个效果,里层用真丝绸料,染成渐变色,由深到浅,外面一层则用一种镭射的绡,绡薄而透,镭射则是珠光色,一下就有了荡漾的湖水的味道。蓝玲与朝方设计师辗转进行了上百次的沟通, 服装制作完成后,送到朝鲜,设计师看后非常满意,通过文化部向蓝玲表示了感谢,称她是“为中国争了光”。
除了服装、道具支持,《梁祝》公演前的最后阶段,中国的舞蹈、舞美专家还组成专家团,专程赶到平壤,为朝鲜团队的排演献计献策。朱英日回忆,演员们对中国古典戏服中的长袖非常不适应,有人甚至把袖子卷了起来。专家团成员、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就手把手教演员们“耍水袖”。
2011年11月21日,《梁祝》在杭州巡演,蓝玲受邀前往观剧。演出结束后,她被请到后台合影。到了后台,她吓了一跳,演职员们齐刷刷列队站好,等待她的到来。他们送上一幅带框的朝鲜风景画,深情回忆了金正日对《梁祝》的指导。
而如今,“将军的指导”成为了“将军的遗作”。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几乎击垮了这个以将军的关心为生命的剧团。重庆巡演的下一站是甘肃兰州,2011年12月20日,兰州市民从当地媒体上看到了一条遗憾的消息:“原计划24日的演出取消”。
事情却在一天之后发生了变化,2011年12月21日,悲伤的演员们并没有返回朝鲜,他们抵达了下一站巡演地兰州。当地媒体随即再次登出消息:甘肃大剧院即时恢复演出售票。
将军的遗作定于24日在兰州上演。在朝鲜举国悼念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期间,这将是来自这个悲伤国度的唯一的演出。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