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喻红的个展“黄金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7:57 外滩画报 微博

  喻红的个展“黄金界”是今年最为业内称道的展览之一。曾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过的大型天井画成功登上海美术馆的天花板,观众们仰视这些作品时,似乎依然能找寻到中国传统绘画、敦煌,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以及西方传统绘画的元素,这些都是喻红创作灵感的来源。

喻红作品喻红作品

  名为“黄金界”的展览,是喻红(微博)第一次在上海举办个展。

  上海美术馆的个展包括喻红最近四五年创作的29件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09年广东美术馆“时间内外”喻红个展的两幅主要作品《春恋图》和《天梯》;第二部分是2010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喻红个展“金色天景”的全部四组大型天顶画:《天井》、《天问》、《天择》、《天幕》;第三部分是从未展出的最近一年的新作。金色是喻红近些年来大量使用的颜色,新作更是完全用金箔做背景。整个展览以“黄金界”命名,是对喻红近五年来创作的全面总结。

  新的黄金期

  在展览开幕式上,刘小东和喻红的父母带领着“亲友团”前来捧场。“她天性厚道、无私、纯洁。“母亲曾经这样评价喻红。而在更多人眼中,喻红永远优雅从容,处事不惊。在上海美术馆的贵宾厅接受采访时,喻红穿着基本款的红色打底衫,黑色长裤,平跟鞋。二十多年的岁月似乎没有在她画着淡妆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二十多岁时,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是作为一个目击者,描绘身边的人和事。时间一到,转变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喻红如是说。

  喻红的个展“黄金界”是今年最为业内称道的展览之一。曾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过的大型天井画成功登上海美术馆的天花板,观众们仰视这些作品时,似乎依然能找寻到中国传统绘画、敦煌,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以及西方传统绘画的元素,这些都是喻红创作灵感的来源。

  2006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邀请十位中国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原型创作一件作品。喻红选择了宋徽宗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并创作了《春恋图》。这幅作品中,喻红塑造了看似各不相关的各种女性。此后,喻红又创作了《天井》、《天梯》等一系列与传统对话的巨幅作品。《天梯》源自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幅宗教画。原作尺寸并不大,描绘了修士们在上帝的指引下沿着天梯正向上爬,魔鬼则在一旁诱惑他们,随时准备将他们拖入血盆大口中。在喻红的作品《天梯》中,并没有上帝、魔鬼、天使、修士等形象,站在梯子上和正往下掉的都是现代的人。喻红说:“这幅画跟我们现在的状态很相近。人生经常没有选择,只能顺着狭窄的梯子一步一步走,逃离需要勇气。”

  在上海美术馆首次展出的作品《昏睡百年》是喻红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在展览开幕前刚刚完成。这幅作品以西方宗教祭坛画为背景,由15 幅画组成,画面中的每个人都在昏睡,对未来毫无顾忌。喻红近一年的新作,有不少是对日常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刻的生动捕捉。“不能自已的律动”跳绳系列,“互相角力”拔河系列,“围观”系列等都生动地体现了当今社会语境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喻红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这次展览全面展示了喻红近5年以来的史诗般的宏篇巨作,是喻红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展览开幕式上,策展人张晴表示:“人类的欲望无限的膨胀,但是它不是一个贪婪的过程,而是理所当然的惯性。‘黄金界’是今天的欲望世界的象征,喻红以批判的现实主义手法,解读了当代社会中信仰与现实中间的冲突、矛盾与无奈。”

  越来越红

  除了画家这个身份之外,喻红还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的老师,著名画家刘小东的太太,导演王小帅的同学。同时,刘小东和喻红也是王小帅的成名作《冬春的日子》的男女主角。这部影片1994年获希腊塞索斯尼克国际电影节金亚历山大奖,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1999年,《冬春的日子》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100部佳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

  1966年,喻红在北京出生,但却是在北京成长。父母为她取名“红”,是因为姥姥希望她越来越红。如今,喻红已经是中国最为当红的女画家。

  喻红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大一时,已经很“红”了。这是因为喻红画的《大卫像》,被称为“中央美术学院有史以来画得最好的大卫”,这件作品后来入选高校教材,美术考生们因此记住了“喻红”这个名字。中国第一家女性主义艺术画廊“四分之三“的创办者李文子在博客上写:“贾樟柯的一部纪录片《东》,主角是一个叫刘小东的画家,是我们上学时老师总是提起的国内画大卫最好的那个喻红的丈夫。”

  20年前,在名为“女画家的世界”的画展上,喻红曾经展出了一批女性肖像,这个展览被看作喻红早期参加的最为重要的展览。“尽管对象不同,神情各异,每幅画在形式上也尽量拉开距离,但实际上是画的她自己。这当然不是指她以自己为模特儿,而是说她把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渴望偶像化了。”批评家易英这样评价喻红当时的作品。

  不久之后,喻红与同学刘小东在纽约举行婚礼。对于这对艺术界的金童玉女,画家陈丹青把他们称作近三十年中央美院最幸运而有成的夫妻,“1992 年我初见这对金童玉女,翌年又参加了他俩的纽约婚礼,新娘子乌发白裙,好标致。”陈丹青这样回忆。在陈丹青眼中,喻红的幸运,源自她是文革后中央美院附中招收的头批新生,本科毕业不久,又成为1980年代新兴绘画中最早形成自己的创作面貌,也最年轻的女画家。

  毕业后,喻红和刘小东都留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无论读书还是当老师,喻红都是美院的一道风景线。“我是先知道大卫像,又见到画大卫像的喻红的照片,才发现原来画画的女孩可以这么美。”一位摄影师如是说。1994年,生下女儿刘娃之后,喻红全心全意做起了贤妻良母,她做家务,照顾女儿和家人,画画反而成为不常做的事情。几乎同时,刘小东逐渐成为国内最受关注的画家,人们提到喻红时,她的身份更多地是“刘小东的太太”。

  直到2002年,喻红才办了名为“目击成长”的个展,与上一次个展相距10年。在这十年间,喻红结婚生子,不仅仅是那个会画画的漂亮女孩了。喻红曾经说,她是在生完孩子后才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女人,才开始回顾自己的成长史。于是在创作了“目击成长”这一系列带有观念性质的自传组画。这些作品首展时,喻红在每一幅作品旁边陈列了一张同时间的历史照片,从1966年毛主席首次检阅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到2001年的“9.11”事件,喻红自己的成长与历史背景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这组画中,她开始用油画将个人历史中,一些起初用照相镜头捕捉的瞬间呈现于画布。从她十个月开始直到三十六岁的一系列生活图片构成她个人成长史,也构成一个艺术家眼中的时间和变化。”女诗人翟永明这样评价。

  传统画家

  喻红的大学时代正值1980年代中后期,属于被“85新潮”影响的新一代人。批评家易英认为喻红本质上是一位传统画家。“1988年喻红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她是以学院派扎实的基本功获得这一机遇的,喻红的造型能力得益于细微的感觉和准确的观察,这种特征实际上也奠定了她日后的创作基础。”易英说。

  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曾经在1950年代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中央美院的油画教学正是源自马克西莫夫。詹建俊是喻红大学时代的老师,她从来没有看过马克西莫夫的画,但却受到了这位苏联专家的“隔代遗传”。“1950年代在中央美院叫‘马班’,属于正宗的,嫡传的。我的老师就是‘马班’的,特别自豪。上课的时候摆人体,詹建俊一摆模特就提他们‘马班’的时候,怎么怎么样。他觉得我们摆得太简陋了,”喻红说:“美院画人体是很仪式感的,学生都在旁边站着,老师说这块布应该怎么样,学生上去摆,然后弄成什么褶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种仪式感越来越弱。”

  过去20年间,被易英称作“传统画家”的喻红,一直在关注现实与社会发展。“黄金界”喻红个展的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张晴紧紧抓住了“二十年”这个关键词。

  喻红却说:“我以前画都是身边的小人物和琐事,可能是对我成长背景的一种反叛。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现在还是关注现实当中的一些小人物和他们普通的生活场景。但是实际上关注的却是人类将来或者说当下的处境,所以很自然地就跟宗教发生一些关系。”

  在用当下的语言在跟传统的经典对话时,喻红找到了宗教这个桥梁。宗教绘画大部分讨论的是生死等人生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宗教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同样也是当代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古代和当代或者说当下的区别,其实都是可以去交流、可以借用的,”喻红说:“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在这一点上能够稍微往前走一点。”

  “在一个缺乏宗教信仰和文化追求的时代,喻红如同一个战士,勇敢地回到了精神的浆流当中,把精神追求和艺术创作汇合,照亮这个时代,提醒人们昂起头颅,仰望天空。”张晴如是说。

  B=外滩画报

  Y=喻红

  喻红《 昏睡百年》 布面金箔丙稀 2011

  B:在最近五年的创作中,你越来越多地使用金色,最近的作品甚至完全用金箔作背景,是什么原因让你对金色情有独钟?

  Y:金色创作从《春恋图》开始已经有四五年了,以前只是用金色做底色,现在则是用金箔去贴,一方面是因为它很绚,另一方面有粉饰的含义。最初使用黄色是因为在波士顿美术馆看到很多古代书画藏品,很多书画都是画在绢上的,随着时间的积累,颜色发黄,很像金色。而我一直也对西方中世纪的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作品中,黄色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往往与宗教、神权等有关系。用金色除了视觉上好看,也像现在的时代,对物质的追求没有止境。

  B:从中国古代绘画中,你除了寻找构思作品的灵感之外,在技法上有哪些收获?

  Y:我不是古代绘画的专家,没有深入的研究。我虽然是学油画的,但我的作品以人物画为主,我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浓厚的兴趣。我的兴趣不在于笔法,而是构图。中国古代书画中有很多手卷,长且窄,这种画很容易画平,所以很多手卷中运用斜线穿插,既能分割画面,又让画面结构饱满。

  B:画家和教画画的老师,这两种身份是否会给你带来困惑?

  Y:我读书的时候对于西方经典的了解完全是通过很小的图片,老师讲到中世纪的艺术时,基本上是一笔带过,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后来我去了德国,看到中世纪时的彩色木雕,非常精彩,虽然有些刻板,但有种特别的凝重的力量。所以我感觉美术史的教育很有问题,但在教学生时我只能从感性的角度,给他们看图片,因为改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B:教人画画的技法不难,培养优秀的艺术家难在哪里?

  Y:我的苦恼和学生的苦恼是一样的。基础教学中怎么把人画像是有方法的,在掌握了技术之后,如何把技术转化成艺术创作,这个很难。我常问我自己,这能教吗?我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和我教过的学生的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出发,学生要结合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悟性来创作,有些人三两年就能实现,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B:你曾经将自己的画和对应的历史照片并列展览,刘小东的作品中有《三峡新移民》、《出北川》等直接关注现实。但你现在的创作,则显得唯美而又无关现实,这是为什么?

  Y:艺术不一定要直接关注当下最热点的题材,更应该淡化题材本身的时效性。要表达对社会生活和对人内心的关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状态,不一定是特别纪实性的表达。现实每天都在发生,比如“9.11“事件对于全世界都会有大的影响,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恐怖主义,现在感觉离我们不是太远。宗教和社会文化的冲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像和中东那么明显,但毕竟还是存在。世界有各种不确定性,对历史和政治事件,十年或者五十年之后,我们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与角度,这些事件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影响才是我目前最为关注的,我的创作也会向这个方向走。

  (【新浪尚文-文化艺术】栏目欢迎相关机构合作邀请,详询010-82244530。)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