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李国修的戏剧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 07:31 经济观察网

  他创作的剧目超过30部,是现今创作力最旺盛的台湾剧坛人物,又身兼剧作家、导演、演员和屏风“掌柜”的职责。在这之前,他是电视谐星——小丑、阿婶、老伯、妓女的扮演者。1984年,他和赖声川、李立群合演《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第一次打响名声。

  经济观察报 邦彦/文

  李国修的名气在内地不算大。人们知道他,要么是因为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或是偶像剧《流星花园》里“杉菜妈”现实生活中的丈夫。就连他自己在传记《人生鸟鸟》里都写到,“介绍李国修,大家的印象好像不太深刻,那我这样介绍——我是王月的老公。”

  他的戏剧人生从30岁开始。1986年,而立之年的李国修在台湾创立屏风表演班,磕磕绊绊经营25年,今天与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吴兴国的传奇剧场齐名。他创作的剧目超过30部,是现今创作力最旺盛的台湾剧坛人物,又身兼剧作家、导演、演员和屏风“掌柜”的职责。在这之前,他是电视谐星——小丑、阿婶、老伯、妓女的扮演者。1984年,他和赖声川、李立群合演《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第一次打响名声。

  “喜剧充满想像力”

  这次李国修带了《三人行不行》来内地。这部创作于1987年的老戏,采用的是屏风表演班惯用的“小剧场+情景喜剧”模式。“《三人行不行》没有故事,由五个片段串联,呈现的是从清晨到凌晨的台北一天,城市人慌乱与疏离的人际关系。”李国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因为没有完整的主线,所以意在呈现喜剧的趣味性和喜剧的想像力。”

  这部喜剧的原始构想,来自传统的三口相声,由3位演员扮演剧中全部30个角色,平均不到3秒钟就要快速转换一个角色,三位演员节奏、语言和肢体互异,一气呵成,看似混乱且无厘头的剧情,有十足的爆笑场景。“开场十秒钟,观众就会笑。”李国修这么推销他的戏。

  《三人行不行》曾是屏风表演班的“活命”之作。有媒体报道,当年屏风开戏,观众并不买实验戏剧的账,李国修就像“旧时茶馆食肆的掌柜一样,站在剧场门口迎送往来”。1989年,李国修在广州拜马季为师,正正经经做起了学生,开始学习相声的铺垫、转乘、捧逗等种种技巧。“从那时起,我深得其味,”李国修说,“自1984年与赖声川、李立群演出合作开始,我才发现许多语言的幽默都来自于相声,相声的原理完全可以应用到戏剧里面。《三人行不行》的剧本原本就考虑三个人说相声,不过担心形式过于传统,所以用相声的形式、小品的内容来展现。”

  “主流是一个包袱”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台湾戏剧冲破瓶颈的发展阶段,现代戏剧从小众走向大众。《三人行不行》之后,1988年借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政策,李国修创作《西出阳关》。直到6年之后,这部戏被台湾《中国时报》称为“最接近卓别林的高度”,终获外界赞誉。当时,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皆为台湾戏剧的优秀代表。

  “台湾现代戏剧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主流。”李国修说,“以前,写实主义在台湾走了十几年,非常小众,也逐渐失去了追随者,之后“西潮”(西方的潮流)进入,台湾戏剧就仿佛一块海绵,开始吸收各种理论和剧场演绎,每个人都开始摸索自己的风格和道路,这才有了百花齐放。没有主流就意味着没有包袱,很多时候,主流就是一个包袱。”

  “得益于这些年台湾的民主发展,我们的剧本不需经过审查,爱怎么写怎么写,百无禁忌。”李国修说,“这次《三人行不行》来内地,全部起用内地演员,反观排练效果,差别就在于关于喜剧的理解上。大陆演员比较讲技巧,台湾演员比较强调角色的自然和生命力。内地的演员不太懂得喜剧要‘悠着来”,而把节奏走的太快。”

  “我为一部好戏总结了四个精神”,李国修饶有兴致地补充说,“一是对于人心现象的呈现及反省,二是对于人性的批判或赞扬,三为对于人性的挖掘及程度,第四就是技巧与形式的讲究。”

  “看戏修心,演戏修行”

  7月17日的麻雀瓦舍小剧场挤满了人,戏剧界人士、年轻学生和白领都来为李国修的讲座捧场。在演讲中,李国修说了八个字,“看戏修心,演戏修行”。事后,他这么解释其中涵义,“看好戏,修补心理的匮乏、恐惧与不安和缺憾,表演者本身也不断地透过作品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这是我和屏风表演班的理念。”

  “拓宽内地市场,在一个缘分的‘缘’,”李国修坦言,“商业剧场是我的梦想。百老汇一场歌舞剧20年永不落幕,而过去20年台北没有盖一个新的剧场。但是,在屏风这二十几年,我写剧本、做编导、排戏、管理剧团运营、行政行销,倒是成了一个一把抓的多面手。我的生活,理性与感性交织着,分不清。”

  祖籍山东、生于台北的李国修长在嘈杂的底层生活之中,父亲是台湾岛内唯一会做京剧戏鞋的师傅,母亲因精神疾病在他18岁时离世,兄弟则在帮派中打闹挑事。“对于人情的体察就来自于我的生活,我经常问自己认识多少人,有多少深交的朋友。”少年时,李国修在西门町看老兵的凄凉晚景,或钻到家门口的剧场后台,看卸了装的伶人戏子话家常,“一个好的戏剧显然不能脱离于生活,台湾不大,我到不同的地方、交不同的朋友,在交往过程中感受人生百态。但除了台湾,我从没在其他地方生活过,最多是观光客而已,甚至从未想过到别处去生活一两年。”

  链接

  屏风表演班

  李国修在1986年10月创立屏风表演班,坚持原创剧作和“Local is Global”概念,历年共发表40回原创作品,多为实验小剧场的常态性演出,演出内容多为台湾的人事景物情。代表作品有《三人行不行》、《京戏启示录》和《沙姆雷特》等。目前,屏风完成超过1532场次的演出,观众人次累积逾130万人次。

  李国修的生活经

  1、流眼泪运动

  李国修的情感浓度高、特别爱哭,他曾倡导“流眼泪运动”,倡导大家保持流泪的天性,让自己的心灵始终天真、质朴。“现代教育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只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要离开抑郁症,唯一的办法就是‘舒压’,疏解压力、释放压力。生理舒压是做运动,心理舒压就要看戏。看一部喜剧,你会在笑声中得到满足,看一部悲剧,你认同角色、同情角色,便会掉下眼泪,甚至泪崩。”李国修说,“所以,男儿有泪要重重的弹。”

  2、爱老婆标兵

  “戏剧是我的生命,王月是我的全部。我的人生除了戏剧,就是老婆。”李国修直言。在微博上,这对育有一儿一女的老夫妻经常毫不避讳地“纯情对话”。他并不介意“老婆迷”的取笑,并在自己的传记里深情地写道,我与王月的爱情“就好像我过去的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当中的台词,“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收获,付出的意义就是一项取得。”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