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一场互毁和找茬的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09:36 21世纪经济报道

  他的画从起初的几万元很快攀升到后来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样的“馅饼”无论砸在任何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

李青作品之《黑色群像》李青作品之《黑色群像》

  当我开始描述一张乒乓球桌,以及桌面上可视的击球落点,请别误会,这不是在说某个运动员,或某次令人揪心的体育赛事,我说的是一位艺术家和一件被称之为《乒乓》的作品,这件作品由一张乒乓球桌和一只飞来飞去的小球构成,看起来毫不出奇,但它之所以是一件艺术品而非一张普通的桌子,是因为在这张球桌的两个半区上,分别绘制着中国和美国的地图,不仅如此,在地图的颜料未干之际,艺术家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球拍,开始了一场别有用心的“比赛”:乒乓球粘带着颜料往返于两个“国家”之间,每一次击打均是随机的点染,两幅地图终因这种不停的“互毁”而变得斑驳陆离,难分彼此。

  这件兼具了装置和行为双重特质的作品,最终以一种带有“点彩”意味的绘画形式固定下来,如果你将它挂上墙,退后几步,你会发现,它确实很有看头,在它所意欲表达的关于国家之间是“相互施压”还是“彼此融合”的观念性思考里,始终留有着某种调皮的、游戏的痕迹,原本沉重的东西因此而得到消解,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或许就是80后艺术家和前辈们的区别之一。而作为80后艺术家里的出色代表,李青的此类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同样可以勾勒出他自己的侧影:年轻、明朗、充满活力,同时又不乏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能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外表幼齿,内心老点”。或许正是这种内心和外表的反差,形成了他个人以及作品的风格特征。

  李青的创作始终处在“矛盾”之中,他的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系列“互毁”和“找茬”都是在某种彼此对立、又相互消解的状态下完成的,或者换句话说,《乒乓》只不过是这两个系列的转换和延伸,它直接来源于“互毁”,而最终落实于“找茬”—中国和美国的地图在经历了一番“互毁”之后,尚有几处不同?

李青作品之《大家来找茬.亭子》(两幅图有九处不同)李青作品之《大家来找茬.亭子》(两幅图有九处不同)

  “找茬”系列取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形式,就是在两幅看似相同的画面之中,安排几个不同之处,谁能找出这些不同点,谁就是赢家。李青套用了这个形式,让观众在“找茬”的同时,和艺术家形成某种经验的分享和情绪的互动,而另一方面,李青作为一个诱导者又布下了游戏的陷阱,让观众面临某种视觉经验的分裂:他们一会看到画面,一会儿又要被迫地检视笔触,而当他们关注笔触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形象给解构了。

《互毁而同一的像-志摩与小曼》《互毁而同一的像-志摩与小曼》

  “互毁”系列顾名思义就是相互毁灭。举例来说,《互毁而同一的像-志摩与小曼》画的是上世纪20年代的名人徐志摩和陆小曼,他们的爱情故事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徐志摩作为一代风流才子最终被收与陆小曼的石榴裙下,并丧命在挣取家用的奔波之路上,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界的一大悲哀,但陆小曼的内心感受又有谁能够知道呢?李青的这件作品所揭示的,正是两性之间,或者说生命与现实之间的那个黏合的过程,他先将两人的肖像分别画在两幅同样大小的画布上,然后在它们颜料未干的时候面对面彼此粘合,当他们被“拉开”的时候,已经变得彼此混淆、面目全非了。

  李青创作“互毁”系列的时间大约是在2006年,尽管那时他刚刚从中国美院毕业,但在艺术界已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明日之星,他的绘画能力、独辟蹊径的观念性创作以及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他的画从起初的几万元很快攀升到后来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样的“馅饼”无论砸在任何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李青顺利过关,他交出的试卷即是他的作品本身,不断提高的质量和并未因商业利益而追加的数量,这一切都保证了他能在新一轮的艺术格局里,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

凝聚了艺术家感情的有温度的作品凝聚了艺术家感情的有温度的作品

  最单纯的作品有力量

  罗玛:2010年你在西班牙做过一次名为“飘零”的个展,并因此而游历了欧洲很多国家。我知道这次展览相当成功,在国内外的艺术界均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对此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李青:因为这次是Tomás y Valiente艺术中心第一次做中国艺术家的个展,而我也是在那儿做个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所以的确占了便宜,引起很大关注,虽然西班牙的观众大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了解有限,但因为我作品的语境他们也同样遭遇,很多经验是可以共享的,所以他们对作品一样有很多感触。

  罗玛:这次欧洲之旅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李青:这次是我第二次去欧洲,除了西班牙,还走了欧洲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三站:雅典、罗马和巴黎,可以叫“补课之旅”。看了很多古代的艺术,感触最深的是时间是检验艺术品的终极利器,多少浮云乱眼,最后最受人待见的还是那些最单纯,最凝聚了艺术家感情的有温度的作品,而并非那些宏大的,显示了野心的作品。他们的当代艺术展览也是鱼龙混杂的,有一些貌似流行的不断表白政治正确和空洞人文关怀的作品,也有观念和情感结合得好的。这种启发应该会使我更注重观念背后的情感的表达,构建一种独特的感性存在。

  罗玛:自当代艺术市场从极度亢奋走向低迷,至2010年秋季拍卖悄然抬头以来,我想你已然经历了艺术市场大起大落的一次回环,这对你的创作心理及实践有什么影响吗?

  李青:其实这样的起落对艺术家是个警醒,还是有好处的,就是不要为了物质的诱惑乱了自己的节奏,不能为了市场的需求不断炮制那些缺乏深度和创造力的作品。其实我看艺术市场的起落也就像看新闻,创作还是照旧。

《来吃蛋糕》(两图右十一处不同)《来吃蛋糕》(两图右十一处不同)

  罗玛:如果艺术市场再次亢奋,或者再次低迷,你将如何应对?

  李青:很好应对,亢奋的时候别把自己累着,低迷的时候别让自己闲着,比这真正棘手的事情多了,市场这个事实在太其次太其次了。

  罗玛:你的绘画里面多少带有一点游戏的意味,比如“找茬系列”。对应到我们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氛围,你是否有意地在消解或对抗什么呢?

  李青:我的绘画比如“找茬”系列的一部分里面会带有戏谑感和调侃的意味,这些调侃大多针对的是一些集体经验中根深蒂固的观念,集体无意识,或者意识形态的工具所伪装出来的现实,比如一些仪式、新闻或者广告当中的场景,以及我的成长经历中挥之不去的一些符号化的场景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电影镜头等等,我要别有用心地挑出这些“茬”,在人们和他们的社会经验之间挑拨离间,让那些权力所赋予我们的观念化为浮云,然后才能去重新建构一个和自我的关系。

  在现在的年代氛围中,一些旧有观念的崩塌已经不可避免了,尤其在年轻人当中,但总有一些新的观念在制造笼罩人们的迷思,比如消费主义和媒体景观,显然这也是需要去对抗的使人异化的东西。城市、交通、媒体、网络这些东西都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这也影响到“找茬”系列对细节的关注,我们只能从浮云一般的碎片中拾取那些关联到我们的本质和情感的东西。

  罗玛:在你的心目中有个对话的对象或对抗的目标吗?

  李青:对话的对象就是我身处的现实,也就是日常生活,有时候它也会链接到一些历史记忆和知识背景。日常生活总有许多规则和意义是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乏味和麻木也就产生了,而艺术就像盐,可以调味道或者让你的伤口疼。所以,将日常的规则和话语加以消解和颠覆,激活另一种可能的情境,类似镜像或梦境之类的东西,这是我想做的,我觉得这是一种重获自由和力量的方式,把自己从碎片的汪洋中打捞出来,重获新生。

  罗玛:作为80后里的“前辈”,你觉得艺术的青春期应该维持到什么时候?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李青:如果青春期对应的是成熟期的话,我觉得维持到三十多岁差不多吧,当然也不乏一些早熟的艺术家,也就是到一个点上,你是造火药还是造指南针就该定了,青春期的实验应该有个总结了,得找到一个确定一直做下去都会保有兴趣和激情,而以你的天赋和基础也最有可能走得远的道路。成熟期也得有实验性,但这个实验就是在一个范畴内的事了,就是琢磨火药里该加多少硫磺了。知道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青春期就结束了。

  罗玛:我知道你的新家坐落在杭州的滨江之畔,面对窗外的美景如果一定要你说点什么,你会作何感言?

  李青:“坐拥山水,进退繁华”—我家对面的广告牌!

标签: 艺术 绘画 作品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