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三周年 新展融入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 10:08 新浪尚品

  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的地方,建立一个公众可以参观展览、参与活动、订购艺术商品的体验式艺术中心,盖伊-尤伦斯先生走遍了世界。反复思考后,决定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建在北京798艺术区。2007年11月5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如今,它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3年前,我梦想构建一个与热爱艺术和文化的中国朋友们一起分享,一起体会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性空间。3年后的今天,我很欣慰地看到UCCA成功地扎根于中国,与城市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我也很高兴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对UCCA的喜爱,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的热情。”盖伊-尤伦斯先生说。

  就像我们看到的一切文化事件一样,所有的源流都是整个时代的变化在作用。中国当代艺术,从85新潮开始,到现在的繁盛阶段,都是机缘。UCCA和其他艺术机构的出现,都有着相同的大逻辑。无疑,中国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之一,是艺术家的乐土和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我们决定了UCCA应该扎根于中国,而是中国决定了UCCA必须在这里,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从而支持当代艺术的创造和普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杰罗姆-桑斯说。

  47个艺术展览项目,147位参展艺术家, 900余个教育项目,近32万参观人次(仅2010年),30位顶级艺术家和40位中国设计师的艺术限量品和原创设计走入人们的生活。UCCA一直在变化。

  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的对话平台,3年来,UCCA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水平,向中国观众推出超过40场中外艺术家展览,无论是传统绘画或摄影,还是跨界于影像、装置、建筑、音乐以及时尚,UCCA一直在打破艺术展览的界限,将最独一无二的观展体验呈现给观众。2008年末与迪奥品牌的合作《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开启了盛大的当代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先潮,2009年底的《中坚》大展,面对经济危机和中国当代艺术时代已经过去的舆论,向世界呈现了当下和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强力量,2010年中《往返:北京-纽约》将最具活力的中国艺术家与来自纽约最受追捧的艺术家们置于同一舞台,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喝彩。“我们不模仿西方艺术机构的成功模式,我们创造的是一种新的对艺术的态度,一种新的私人机构管理模式,创造更多的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领袖有关的话题,让世界和中国相互了解。UCCA用这种国际性的模式让世界看见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创造力。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次创新。” 杰罗姆-桑斯说。

  多元、先锋、公益是UCCA文化与教育项目的宗旨。从讲座、艺术表演、电影放映到工作坊,UCCA的教育项目和公众活动在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的同时,更是一个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开放交流平台。社会话题、文化现象、新生力量、人文精神在这里汇聚,引导公众用全新的视角去发掘世界。3年来,我们共组织了近900场活动,受邀嘉宾超过1000位,观众近9万人次。

  UCCA艺术商店带来更贴近生活的艺术体验。通过限量版艺术品、原创设计品、艺术衍生品、独立电影、音乐和艺术设计书籍,UCCA艺术商店在展现中国创作的前沿力量、扶持中国新生代艺术设计力量的同时,以多元化的组合最大程度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使艺术融入生活。3年来,UCCA艺术商店活跃于世界多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并在2010年整合中心资源发起并策划了中国时尚设计师张达秋冬服装展。而UCCA艺术商店的收入悉数用于UCCA的艺术和教育项目。UCCA艺术商店正以实际行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

  UCCA不会停下脚步。3年来,UCCA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力量。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在告诉世界,中国充满创造与活力。是中国成就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更为广泛和全球性的当代文化艺术交流,参与并见证着发生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史。

  而近期四个大展成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三周年的巨献。分别是:刘小东《金城小子》,杨勇《光-景》,图格拉&塔格拉《既定游戏》以及“由隋建国策划”卢征远作品《84天,84件作品》。

刘小东《金城小子》刘小东《金城小子》

  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刘小东携手侯孝贤推出大展《金城小子》

  人只要开始行走,就会有故乡。UCCA大展《金城小子》,带着大家走一条艺术的路,紧紧跟随着习惯游走写生的刘小东。 “这一次,我决定回家” 。

  全新布展方式,呈现年末重磅大展

  UCCA一直致力于让观众更加全面和立体地体验、见证艺术的发生,并试图从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轨迹,来反映变化中的中国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今天, UCCA与民生现代美术馆—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带来刘小东大型个展《金城小子》。

  “乡愁给了刘小东另一双眼睛。精彩的绘画、大量的日记、一部纪录片——《金城小子》第一次全景地透视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刘小东的艺术历程。”UCCA馆长、策展人杰罗姆·桑斯说。

  此次为UCCA大展厅特别打造的展览《金城小子》将展出20多幅刘小东的全新油画,200余篇生活记录,以及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为此次刘小东回乡作画拍摄的纪录片,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呈现出刘小东的创作历程和艺术实践。全球背景下,乡愁这一“人之常情”和古老的创作主题,一直深深感动着人类。

  UCCA馆长及策展人杰罗姆·桑斯从策划之初,就决定将本展规划为三个部分来呈现。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刘小东用故乡造纸厂的纸写的日记和一些线描。然后,进入到展厅另一部分,是这一次回乡之旅的系列作品。最后,则是侯孝贤拍摄纪录片所呈现的、流动的影像。“在这三个展厅里,他曾经的金城、伙伴、一山一水,每一个细节都繁衍开来。这不是基于记忆,而是一种洞察和体悟。”

  《金城小子》凝重故乡情怀,体现人文思考

  “故乡是我们生命发生的地方。让人一生的精神和力量都能够凝聚,让一切伤痛得到安抚。刘小东这个展览,让我们直视‘故乡’的改变。故乡,除了地理上的,还有我们内心和精神里的。成长之后,我们如何再找寻它?”杰罗姆·桑斯说。

  “刘小东回到家乡‘写生’,面对这个聚集着历史、痛苦、乡情、家族记忆等复杂情绪的地方,在物是人非中涂抹,定格,思考,继续前行——身体和精神的‘返乡’正是为了抗击生活的溃败,抵抗日益固化的现实和虚妄的涣散。”策展人、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首席运营官,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说。

  刘小东回到故乡,直视社会变迁在生活上的反应和改变:“金城曾经是一个工人的村子。人们用手来创造一切。现在,工人们已经给新兴起来的商人们让路了。看到周围的这些巨大改变时,人们继续战斗,吃喝……”刘小东在他的创作自述中如是说。他不是单纯的怀旧。他明白,在中国的巨大的生活转变,带来了成功者,也带来了失败者。在这些大规模的变革中,刘小东的肖像画更关注人性本身。他以每天寻找个体生活、本土现实意义的方式来绘画,此时此刻,坚持于历史上升期的变迁。

  “在刘小东的笔触下,不仅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样子重现,还兼含文化、历史与政治的省察;他总是反复地描绘这些的庸碌之处——历史、生活的最后归结是人,人的故事,人的溃败。”郭晓彦说。

  携手导演侯孝贤,流动影像记录创作故事

  刘小东栖身于电影创作,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与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等国际知名导演合作后,这一次,他的画笔与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摄影机擦出火花。侯孝贤执导的同名纪录片《金城小子》,作为本展的一部分出现在UCCA展厅。

  “杰罗姆·桑斯曾提议让我们找最厉害的华人导演合作这个项目。侯孝贤是我非常非常敬重的导演,他对生命的理解,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解都很人性,包括对艺术的理解,他的加入能延伸绘画的力量。绘画背后有很多东西需要延伸,绘画以外的部分用影视去完成会更加完整。”刘小东说。

  “今年5月在上海首次议及《金城小子》拍摄计划,我当时就决定这次合作。7月看景,8月开拍,一切依据眼见的现实,影片像是小东的第三只眼,稳定而轻盈,记录了小东从无到有的、神秘的、不可思议的作画过程。”侯孝贤说,“小东的每一幅画,是片断呈现全部,是瞬间凝结了此刻的现实和他的童年记忆。他面对面的直接画,不闪躲,不依傍,老老实实往实里去画,那一刻,他穿透了自身,并且,穿透绘画这件事。以圆熟的绘画技艺立世,但我们说,这叫做穿透力。《金城小子》的纪录片,希望能记录到这个。”

  刘小东描绘精神景观,引发全球共鸣

  艺术批评家杰夫·凯利曾经写道:“刘小东作品里行者的脸和平凡的姿态证明了中国正被希望、狡诈、困惑、愤怒、冷漠、渴望和绝望填满。他们是新中国的旧面孔,他们体现着历史的疲倦的面容。”

  他描绘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环境,存在于每个场景里的才是社会力量的暗涌。多年来,他又开创绘画与纪录片结合的方式,在艺术界内引起广泛关注。“刘小东的工作方式很像一个电影人。在纸张、画布、视频和电影上,他记录着创作的方式和过程,抓住瞬间的动机、观察和印象,使每个构件都成为最终作品的一部分。他是画家里的导演,画笔下的人物是演员,举目观望的我们就是观众。”杰罗姆·桑斯说。《金城小子》中的作品,刘小东描绘精神景观,提供了一个家庭语境。和他其他作品一样,我们看到,他包含乡愁与情感的作品,虽然都是本土的画面,但却引起全球共鸣。而原因也只有一个,这一切深深植根本土。

杨勇《光-景》杨勇《光-景》

  杨勇:点亮现世“光·景”

  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光并不是新事。但简单的光影到了艺术家杨勇手里,它变成了寓言。就像在UCCA中央甬道展出的《光·景》,为你呈现日常而纷繁的现世。

   UCCA透视信息时代

  我们的生活就在这样的“光·景”里。无可避免,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不会拒绝和过滤信息。UCCA让我们看见一个浓缩的媒体环境。媒体是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信息是符号的排列,与其相关的概念包括沟通、控制、知识、模式、感知及表达等。UCCA让人思考,媒体信息如何干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活在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世界?是什么左右了我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判断力?

  “杨勇这些专程设计、亲手绘制的灯上都是媒体上打动和影响过他的图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就笼罩在这样的全球化的媒体语境之下:名模、流行偶像、体育竞赛、车祸、自然灾害、丑闻、时事……这些图像符号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灯传达出来,杨勇告诉我们,主流媒体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UCCA馆长、本展策展人杰罗姆·桑斯说。“这个时代太热闹,并非信息太多,而是没有真正的信息。”

  日常而又非常的创作

  图像泛滥或许正是这一代人在成长中所面对的独特问题,图像的大量传播一方面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在另一方面,过量的信息营造了一种完全虚拟的环境,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和其他在中国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一样,杨勇擅于分享、使用、传播网络上的图像。信息过剩、媒体冗杂,这些都是布景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家居一样。”杰罗姆·桑斯说。

  杨勇此次在UCCA 举办的个展《光· 景》,正表现了对现成图像再运用的暗喻,泛滥的图像对人们日常生活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当灯光透过这些绘有不同图案的灯罩营造出或明或暗的一种“光场”,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图像在构建出一个五光十色的展览现场的同时,也再现了一个光怪陆离、亦真亦幻的社会现实。“如何从这种环境中得到感官的觉醒,如何把这种觉醒进行一种理性的表达,杨勇的艺术创作在此既是对现实严肃的批判,又是这一代人关于自身成长环境的一种‘旁观者’的反思。”UCCA艺术部总监郑妍说。

  关于杨勇的艺术创作

  杨勇出生于70年代,经历了现代中国变革的时代,也随着新的一代步入信息时代。所以其艺术创作——摄影、绘画或者装置,某种程度上,是70后艺术家对于当下世界的在场证明。是基于观察、参与、反思的基础而进行的理性表达。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最为熟悉的吊灯作为这个世界图像的载体的时候,似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以及这些媒体图像的辐射都在发生着改变和转移。悄然地为我们重新组合了一个全新的且温暖的别样世界。如同你所看到,这一切似乎真实却又未必。”艺术家杨勇说。

残酷的印度式巴洛克残酷的印度式巴洛克

  图格拉&塔格拉 残酷的印度式巴洛克

  这个中国的邻邦,文明古国,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GDP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在艺术品价格的潜力上,印度当代艺术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印度艺术品在国际上受藏家关注,进入被热捧的行列。

  UCCA以国际视野关注当代艺术动向

  作为中国艺术行业的活跃力量,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一直希望以更多的展览与活动,带出更多国内、国际,与年轻一代艺术家有关的话题。希望借此能让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当代艺术,也让中国的观众可以更好地看到当代的国际艺术潮流。这一次,UCCA选择了印度年轻组合图格拉和塔格拉,为大家呈现他们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既定游戏》。

  印度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升值最快的国家之一。亚洲的艺术地位近几年高涨,源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伴随着一群当地收藏家的突然涌现。印度当代艺术在面对世界的时候,不仅强调艺术语言的当代意识和精神、异国情调和神秘感,也表达着对政治的态度和观点,所以不断引起欧洲艺术界对印度当代艺术的关注。作为立足于亚洲的UCCA,更应该将印度当代艺术带入人们的视野。

  “印度式巴洛克”展现文化冲突

  《既定游戏》更会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图格拉和塔格拉这对来自印度的年轻艺术组合,用他们一贯特有的‘印度式巴洛克’风格,将UCCA中展厅变成了一个竞技场。这个概念看似有趣,灵感来源于古印度的运动项目‘卡巴迪’,但是真正的主题却很严肃。本展是对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家庭包办婚姻的一个辛辣讽刺。”UCCA馆长、策展人杰罗姆-斯说。

  艺术家将残酷的悲剧与荒诞而残忍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印度新兴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全球化是难以抗拒的历史潮流,而在这样一个流变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绚烂、迷人的视觉元素被呈现在展厅中,讲述着地球另一端真实的故事。人们置身展厅,如置身当下全球化语境下的印度。

  兼顾设计与艺术的双人组合

  图格拉和塔格拉是来自印度新德里的艺术组合。在长达十年的合作里,他们涉及了广泛的创作领域,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平面、产品设计、网站、音乐以及时尚产品。他们模糊了艺术、流行文化、植入广告、设计、艺术灵感和媒体效应之间的界限。图格拉和塔格拉善于用轻松的手法来表现严肃的问题,如全球化、消费主义、传统的传承和文化认同等。他们的作品在印度及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展出。最近他们还创立了图格拉和塔格拉基金会以支持印度的艾滋病防治研究工作以及教育项目的开展。

  他们既能兼顾“阳春白雪”进行艺术创作,又能依靠形式和美感的标准做设计,每天都在商业文化中创造并实现着梦想。

84天的奇妙实验84天的奇妙实验

  隋建国  84天的奇妙实验

  84天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会发生什么?我们心里也没有答案。这就是最新一期“由……策划”系列带来的项目《84天,84件作品》——由著名雕塑艺术家隋建国策划的年轻艺术家卢征远的个展。

  “由……策划”计划诞生于2008年7月,由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发起,旨在发掘并支持中国新锐艺术家的创作。此计划通过邀请知名艺术家担任策展人、由其推荐并策划新锐展览的方式,在不同年代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公众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此系列项目自从开展以来,就得到广大好评。让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创造、实践者来策划,而不是传统的站在理论和立意角度的策展人来策展,从而呈现出更多元并具有实验性的项目,也让更多新人能够走到公众领域。

  “本展里的作品没有任何形式、内容、媒介材质上的限制,唯一的标准就是艺术家本人要认可它是一件艺术作品。每件作品必须每天单独构思、制作完成并交付到UCCA。所以,这个奇妙的展览每天都在不断变化。所有人——包括艺术家、策展人或者我们——都无法确切地知道展览每天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最后呈现出什么样子。本展,包括它的最后期限、制作、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都是对一个纯粹的中国新兴艺术家聪明才智的测试。”杰罗姆·桑斯说。

  卢征远要面对在创作时间上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他的一部分作品将在展前一个月完成,每天一件;而在开展后他仍会继续创作,观众每天都会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到卢征远新作的问世。这个展览和创作历时84天,将有84件作品陆续呈现在观众面前。他的个人博客上也将每天公布当天的新作。

  “在什么都能是艺术的时候,艺术还能是什么?怎么挑衅线索和系统?在信息发达和趋同的环境,个体存在的价值有多少是自己?怎样才可能找到真我?艺术创作能带来什么?跳跃和不确定能有多大?灵感的来源在哪?会枯竭吗?艺术的外衣会不会被撑破?如何把握‘不成熟’和‘失败’的状态?生活着,需要艺术吗?如何摆脱惯性展开工作?胡思乱想,怎么装饰它,让它看起来还好。”艺术家提问到。变化,是人最基本的生存体验。卢征远用84天的变化留给我们一串问号,在表达的同时让我们思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