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不光有商业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6日 10:13 上海证券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老话,可以道尽当前艺术市场上许多市场主体的作为与不作为。艺术市场许多形形色色的怪相,可以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找到答案。但是,如果仅仅只看商业利益,又如何做得好市场?因为,艺术市场不光有商业利益。
在近日举行的影像艺术收藏与拍卖的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海内外同行就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前市场的软肋:国内的官方美术馆还没有针对影像艺术的系统收藏与研究。参加会议的美国著名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术馆的不作为,不仅会影响拍卖市场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让市场失去学术支持,使藏家无法确认影像艺术作品的价值而无所适从。
其实问题还不止于此。在座谈会上,许多画廊还谈到了中国的文化中美术文化的苍白与贫弱,也就是吴冠中老先生长期批评的“美盲”现象。他们抱怨官方美术馆没有做基本的艺术教育工作,甚至因此而造成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缺乏本土藏家的现象。
其实,又何止是影像艺术?当代艺术中的绘画、雕塑、装置等领域,官方美术馆的收藏、推广与公众教育同样做得很不够。不同之处只是影像艺术市场与绘画相比还比较边缘,还没有那么火爆。即便是十分火爆的油画市场,美术馆的收藏、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还是缺位的,因此其市场虽然很火爆,但还是存在学术研究滞后、艺术批评缺失、价值判断失据的现象。公众教育当然也是很苍白的。
这就提示我们,艺术市场虽然是市场,进入市场的资金,不管是收藏艺术品还是投资艺术产业链,自然会考虑利益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艺术市场毕竟与艺术有关,而不光有商业利益,不能仅仅靠钱说话、也不能仅仅视为逐利行为,更不能仅仅凭利益来取舍。比如做影像艺术,画廊也要做公众教育、知识与学术的推广,即使是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营销,也要做市场的培育与开发,更何况影像艺术这样一种精神产品呢?尤其是在中国,影像艺术是一个新兴市场,画廊固然是商业机构,也要做公众教育等公益性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有时会扭曲艺术市场。比如当前官方美术馆的不作为,引发众多私人资本进入美术馆系统,从事艺术品的收藏、研究与展览推广。但是这些私人美术馆关心的还是商业利益,因此学术研究、公众教育在整个系统中仍然付之阙如。当前的艺术市场,不管是火爆的油画还是清淡的影像,区别只是是否吸引了藏家,但价值的模糊仍在。因此,市场要走向健康成熟,还有待于独立的收藏、研究机构的出现。作者: 邱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