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文
尚文首页 | 尚品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文

樊锦诗:敦 大也;煌 盛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11:49 东方早报

  “很高兴回到上海,在家乡讲述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遗产的巨大价值。”生长于上海,一辈子最梦牵魂绕的却是敦煌——就是自称“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莫高窟第259窟的释迦禅定佛彩塑像
莫高窟第259窟的释迦禅定佛彩塑像

  从1963年至今,从青春年少直至满头白发,樊锦诗在敦煌已待了近半个世纪。7月10日,作为上海博物馆暑期重点讲座之一,年已七旬的樊锦诗专门在上博作了一场题为“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讲座,原定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一直讲了两个半小时,精神矍铄的樊锦诗其后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研究,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护好敦煌精美辉煌的文物,而其中,“数字敦煌”将是分散游客、缓解旅游热潮给文物带来压力的重要手段,这一投资数亿元的文物展览与保护项目将于2012年投入运行。

  迷人微笑早于蒙娜丽莎

  “敦,大也;煌,盛也。”樊锦诗的讲座开篇即从敦煌的历史地理及莫高窟的重要历史地位说起。

  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石窟,以莫高窟最为著名,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莫高窟至今仍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个朝代的洞窟490多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多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很多的壁画雕塑我看了几百遍,但每次进入洞窟,仍然忍不住要看——这就是伟大艺术的魅力。”樊锦诗以第259窟的释迦禅定佛彩塑像举例说,这一距今一千多年的雕塑反映的是释迦牟尼禅定时的坐像:自然端坐,嘴角含着浅浅的微笑。“我的前辈常书鸿先生老说这像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我说这迷人的微笑远远早于蒙娜丽莎的微笑。”

  樊锦诗对于各窟的壁画如数家珍:莫高窟第45窟壁画则展示了以乐舞悦佛的场景,其中可找到打击、四弦、吹奏等数十种乐器;而在同一幅壁画中,除了佛像画外,还可发现女娲、伏羲等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仙以及包含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宗教素材的呈现。

  细节之中窥出历史价值

  1900年,在莫高窟第17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鹘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世俗文书。

  樊锦诗表示,近年来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的考古挖掘也发现了大量文书,为研究宋元时期的敦煌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罕见的是,其中还有叙利亚文的旧约圣经。

  谈及莫高窟的巨大历史价值,樊锦诗又以莫高窟供养人画像为例表示,莫高窟中保存的供养人画像,数量巨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长期以来都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中更可窥出学术价值所在。如曹元忠造木板雕画《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和《观音菩萨立像》题记分别有“……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曹元忠”、“弟子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谯郡开国侯曹元忠”,表明五代时敦煌最高地方长官也参与了造像活动。

  “再比如一份北宋年间手书的‘酒账单’,头、尾皆残,存49行,其中记有沙州使臣喝了多少酒,于阗人喝了多少酒……这一酒账不仅是历史实物,也是古代书法的重要遗存,十分鲜明地‘复活’了北宋年间敦煌地区的生活细节。”樊锦诗说,敦煌很多不起眼的文物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敦煌学的中心是在中国

  “陈寅恪先生曾讲,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见以来,20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谈及敦煌学,樊锦诗说,1900年,藏经洞文物发现后,各国相继开始研究敦煌出土文献,产生了“敦煌学”,成为20世纪世界学术的新潮流。

  “曾有观点认为敦煌学研究在国外,其实即使在解放前,中国敦煌学研究也是十分扎实的。”樊锦诗认为,解放前,北京大学成立的研究所国学门、清华研究院的国学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机构相继派学者赴欧洲调查、抄录被劫掠的敦煌文献,同时开始了整理、研究敦煌文献和考察敦煌石窟,其后,我国学者在政治社会史、语言文学、敦煌石窟内容调查、艺术临摹等领域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文革’时期,敦煌学与中国学术一样处于停滞状态,常书鸿等老先生都遭遇了批斗,像我这样的当时还轮不上,所幸的是,由于莫高窟距市区较远,文物并未受到多大的破坏。”

  樊锦诗认为中国敦煌学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30年成果多,人才也多,不少大学都有敦煌学研究课程,出版了大量文献。”她表示,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中国敦煌学者在敦煌历史、语言、文学、宗教、考古、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就,中国已成为国际敦煌学的重要基地和中心。而近二三十年来,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敦煌学研究虽有一些成果,但研究领域比较狭窄,研究队伍在逐渐萎缩。

  数字化不会减弱敦煌的魅力

  “我们的洞窟和博物馆的展厅不同,小的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但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过来,游客的增加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一直是一对矛盾,‘数字敦煌’就是在尽可能地解决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开始酝酿的。”樊锦诗在讲座后接受早报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敦煌研究院投入数亿元建设“数字化敦煌”的目的所在,樊锦诗表示,数字化敦煌将于2012年投入运行。届时,游客们在进入莫高窟参观之前,将先要到与莫高窟相距十多公里的“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观看虚拟的莫高窟,然后再体验真实的莫高窟。数字化并不是要造一个“假敦煌”,而是与真敦煌形成资源利用上的互补。

  早报:“数字敦煌”的设想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樊锦诗:“数字敦煌”的设想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初是想借助现代科技做好文物存档工作,把文物档案数字化,后来才想到把敦煌所有的洞窟、壁画、彩塑用数字技术保存起来,因为莫高窟在一天天变老,一百年前人们看到的莫高窟和现在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个工作也可以说是“与大自然赛跑”。最初我们并没有当作一件大事来做,1998年以后,游人越来越多,人来了总不能不让他们看,但很多洞窟很小,仅游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项就会对文物造成很大破坏,所以我们就想找一个既能满足游客观看洞窟的需要,又能尽可能少地减少对洞窟的破坏的方式。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会上,我提交了一份《关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提案,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这个项目,选址在保护区外,整个项目包括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打造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和治沙、安防、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三个子项目。

  早报:现在进展如何?

  樊锦诗:“数字敦煌”项目所在地距莫高窟约15公里,现在已经拍摄了40多个洞窟,预计将会在明年完成,2012年投入运行,洞窟实景漫游厅将建成为球幕影院,放映球幕电影,观众能身临其境、高清晰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数字展厅建成后,我们会引导观众先在数字电影厅看壁画,在球幕三维电影看洞窟,然后再去看临摹的壁画和复制的洞窟,最后再参观真实的洞窟。

  早报:文物的魅力在于实地观看,“数字敦煌”会不会减弱敦煌的魅力?

  樊锦诗:“数字敦煌”和真实的莫高窟各有味道,“数字敦煌”不是让游客看扫描的照片,而是看与真实洞窟等大的球幕,甚至可以把洞窟穹顶上看不清的画面点击放大观看,这在真实的洞窟中是不可能的。“数字敦煌”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减少游客在洞窟停留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也是让观众更全面地感受莫高窟的魅力。

  早报:前年在北京举办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曾引起轰动,你们会不会把类似展览带到上海?

  樊锦诗:我们当然有这样的兴趣,尤其是与上海博物馆的合作,2008年的展览主要是配合奥运会的举办,绝大部分展品也都是复制品,但上海博物馆好像一般是不展出复制品的,如果与上海博物馆合作的话可能还要更多研究与探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