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不给《蒋公的面子》

2013年05月23日 08:34  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微博

  一部大三学生作业,没能入选去年的中国校园戏剧节,此后却成了横扫南半个中国、哪儿演哪儿火的文化现象。《蒋公的面子》的遭遇,已然比剧情更富戏剧性。如今进京,到底这“面子”有多大,给面子买票就知道了。

因是学生剧团,《蒋公》的表演尚显生涩,如果传说中的“明星版”能成真,想必整部戏会更有光芒。因是学生剧团,《蒋公》的表演尚显生涩,如果传说中的“明星版”能成真,想必整部戏会更有光芒。

  《蒋公》揭掉了谁的面子?

  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校长,想请中文系三个教授吃年夜饭,三个教授在“到底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就这么一句话,变成剧本。这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去年给他教的“剧本写作”课留的学年作业。其实这桩逸事是南京大学中文系里一代告诉一代的传说,但是不是确有其事,也没人能确定。

  没多久,为庆祝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吕教授亲自执导,选出写得最好的学生温方伊的剧本,抓一把年轻老师和学生做演员。排演没几天,《蒋公的面子》就赶鸭子上架了。没想到一演不可收拾,从校园到全国巡演演了52场,“这路戏能演30场就是地区性的文化事件,能演50场就是全国性的现象了。”

《蒋公的面子》《蒋公的面子》

  真不是吕效平说大话,在仅次于京城的戏剧重镇上海巡演和座谈时,有戏剧名宿对温方伊竖着大拇指“妹妹你牛逼”,称这个刚升大四的丫头让整个上海话剧界面子无存——这也引发了一场反思上海戏剧教育和现状的争论。更有评论称,《蒋公的面子》揭的都不是整个戏剧界的面子,而是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面子。

  一部学生作业能火成这样,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话剧已经很久没出现这种将知识分子刻画得入骨三分的“文人戏”了——尤其剧本还出自一名90后之手,更令人大跌眼镜。三名主人公,偏左的时任道、偏右的卞从周、名士派的夏小山代表了三类十分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温方伊固然熟悉这个群体,但功课也没少做。除了向师爷、前南大中文系主任董健请教外,温方伊查阅了大量史料。

  剧中两句引发观众掌声的台词,卞从周的“现在的人,天天说政府不好,似乎只要骂两声腐败,便是个进步人士了”出自西南联大某教授;时任道的“中国政府的腐败已是国际闻名了”则引自《吴宓日记》。除了台词,时任道护的藏书,教授们关于辩证法的争论,剧末响起的昆曲《弹词》……在在流露出浓厚的文人气——当然,这也招来了“过于掉书袋”的评论,同时为观众设置了观剧门槛:“高中以下的学历,要看懂这部戏是比较困难的。”

  “文人戏”精神的核心,当然是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这也是吕效平的用意所在:“钱学森去世前跟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我们六十年来为什么不能培养出一个大师?这部戏其实就是答卷。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不依附于朝廷。《蒋公的面子》就是要和当代中国大学制度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做对话。”看来,一部校园剧,揭开的是中国教育和中国文艺创作的双重面子。

  从南大到北大

  当然,没有任何一部戏是完美的,更何况是一出全部由非职业演员担纲的学生习作。因为火了,观众也对《蒋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南大老教授称其“丑化前辈”是有感情因素掺杂其中,主流戏剧界认为其“自我批判力度不够”见仁见智,“音乐、舞美过于简陋,演员表演也过于生涩”的观众意见无论如何算不上苛刻。在引发震动的上海戏剧界,上戏教授丁罗男在大力肯定之余,也提出了“节奏局促而单一,应有变化,要有一点舒缓;前半段情节无进展; 43年的故事完满自足,文革部分实际上多余”三点意见,对此,吕效平表示心服口服。为了进一步提高,今年冬天,《蒋公》剧组拿出票房收入从法国聘请了一位表演老师,对演员们进行了“寒假特训”。

  北京是《蒋公的面子》首轮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这里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地方。两处演出场地,东宫是素以“对话”、探索闻名的林兆华的“主场”;北大就更有意思了,从擅写独幕喜剧的老物理系主任丁西林,到弄火了情景喜剧的英达、英壮兄弟,以至活跃在当今话剧界的邵泽辉、崔文等青年剧人,皆出自这里,北大剧社也是中国校园戏剧的重镇之一。此番《蒋公》来“叫板”,如能引发新一轮的碰撞交流,也是佳话一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北京人艺《喜剧的忧伤》剧组去南京巡演,为南大艺术剧团捐赠了200万元:“陈道明在南京演《喜剧的忧伤》时有评论说票价贵,他很爽气地把120万捐给了南京市,何冰说戏是北京人艺的,我们北京人艺往哪搁啊?索性也捐了80万。省委宣传部长看完《蒋公的面子》,就说这个钱就捐给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让他们排戏吧。”导演徐昂引《蒋公》为“戏剧的真正审查者应该是观众”的同道者,何冰更是心里痒痒——“夏小山”不正是哥哥我最擅长的“打酱油”的文丑吗!或许哪天,明星版“蒋公”也是保不齐的事。(文/黄哲 刘思瑶 爱玛)

  东宫影剧院5月21日-22日,北大百年讲堂5月24日-25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