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乔-安-罗宾逊:制造幻觉并让观众相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3日 08:11 新京报 微博

  1981年,英国女孩乔-安-罗宾逊(Jo-Anne Robinson,以下简称罗宾逊)作为助理导演与助理编舞,参与了音乐剧《猫》在伦敦西区的首版制作。这部日后如雷贯耳的音乐剧,首次在它的人类朋友面前亮相。

  中文版的“猫”在上海首次亮相。   中文版的“猫”在上海首次亮相。

  31年后,罗宾逊来到中国,执导《猫》中文版的演出。此前,她已为多个版本的《猫》担任导演和编舞工作,如何使这只已过而立之年的“老猫”既保持经典本色又紧跟时代潮流,是摆在她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更大的难题是,不懂中文的她要与34位中国演员一起工作,并让这个史上“猫”数量最多的版本里,每只猫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上周末,《猫》中文版经过三个多月的排练后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当《回忆》(Memory)在剧场响起的瞬间,这个版本的意义已超越了“朝圣”本身,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在此时此地被无限放大。它令你相信,这个延续了31年的舞台奇迹还将在这里被续写。在完成上海、西安、重庆、武汉和广州五站巡演后,准备更充分的《猫》会来到北京,于今年12月21日在世纪剧院上演。

  ■ 罗宾逊其人

  成为导演前,罗宾逊曾参与不少幕前演出,包括许多电视综艺节目及皇室御前演出,自专注幕后发展后,她主要负责导演和编舞,作品包括伦敦及海外多个版本的《猫》,以及澳洲巡演版《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等。

  据《猫》中文版制作方相关负责人赵晨琳介绍,罗宾逊工作时非常严肃,但私下里也很风趣。她对演员表演要求极高,预演时,她每天都坐在观众席里做笔记,第二天会跟演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她指导也非常细致,给演员讲戏时会讲到很多故事背景。罗宾逊非常在意独立个性,她要求每个演员都不要去模仿。

  1 首次“汉化”

  中国演员可贵在于勤奋

  新京报(微博):中文版《猫》和原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罗宾逊:最大的不同肯定是语言。我很激动,《猫》用中文来演、用中国的演员,所以我们会结合中西方的优势。但在制作时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所有导演、编舞、布景和服装都是原版的。

  新京报:你执导过多个版本的《猫》,这次与中国演员合作,他们有何不同吗?

  罗宾逊:他们和其他国家演员没什么不同,只是接受的训练也许不同。中国演员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很下功夫,非常勤奋。这是我们很看重的。但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中国演员比较希望我告诉他们每个动作怎么做,期待我来做示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跟Trevor Nunn(《猫》伦敦原版导演)工作时,他总是告诉我,不要去教演员怎么演,让他们自己去创作。这种情况在1983纽约版《猫》的排练中也发生过,当时美国音乐剧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音乐剧历史还太年轻,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批评中国演员,无论演员还是音乐剧行业,迟早会发展起来的。

  新京报:你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罗宾逊:永远尝试新东西,永远不要放弃。年轻的音乐剧人还可以尝试去排一些小的戏,只要有观众进来,他们就会得到进步。

  2 幕后工作

  表演这个行当就是一个幻觉

  新京报:你具体都是如何给演员指导的?

  罗宾逊:我会给每个演员三个形容词,帮他理解角色。即便如此,你给每个人同样的形容词,他们也会有不同理解。当我发现有两只猫演得特别像时,我就要换个词了,尤其因为,中文版“猫”的数量还是最多的。

  新京报:哪个演员给了你最大的惊喜?

  罗宾逊:演葛丽泽贝拉(剧中的“魅力猫”,《Memory》由其演唱)的。当我隔着墙听到她的歌声,我就感叹“太棒了”,她的声音直接传到你的心里,真的让我掉下了眼泪。所有演员都很出色,而且他们每天的表演都不一样的。不过,也许观众认为的和我认为的也不一样。

  新京报:戏里有很多肢体表演,是否会让演员做一些特别训练?

  罗宾逊:是的,我们做了很多即兴表演来训练演员的“猫性”。我来中国前,助手Sharon已带演员做了一个月训练,我来以后又继续这种训练,我离开后,中方导演刘春还继续这项工作。

  我对演员说,无论是排练还是生活中,你要不断想到猫会怎么做。比如一个东西,猫是怎么来拿它的。表演这个行当就是一个幻觉,我们就在制造这种幻觉让观众相信。

  3 而立之“猫”

  不会根据观众口味来调整

  新京报:这么多年来,剧中的舞蹈动作有所改变吗?

  罗宾逊:最早的编舞Gillian Lynne完全根据猫的动作来编舞。三十多年来猫没有变,所以舞蹈动作也没有改变的必要。有时我们会根据剧场客观条件做些调整,但整个舞蹈的基础是不变的。

  新京报:不同国家的版本会不会有不同的调整?

  罗宾逊:不太会。我更关注的是如何保持这出戏的原汁原味,而不是根据观众的口味来调整。

  新京报:韦伯(《猫》的创作者)曾几次对音乐做过改动,他现在每年还会看《猫》的演出吗?

  罗宾逊:纽约版上演时韦伯改过音乐,“小偷猫”的音乐改了,所以动作也改了。只要是重新制作,他就可能来看。

  新京报:《猫》演了31年,对你而言,它的魅力何在?

  罗宾逊:如果我知道为什么,我就会做一部和它一样成功的剧了。这真的很难说,这部剧有优雅、漂亮的舞蹈动作,有打动人心的音乐,这是超越语言、全世界都相通的文化。这部戏31年后还这么受欢迎,我想是因为,感情是不变的,人类是不会变的,当然,猫的动作是不会变的。

  新京报记者 陈然 上海报道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