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国外是“社会化”民间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20:54 《收藏 趋势》

  导语:我们的民间博物馆跟国外的民间博物馆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外所谓的民间博物馆,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的赛克勒博物馆等,它的形成是一个藏家把他的藏品捐出来,或者以他的名义或者不以他的名义,开办一个博物馆。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马自树,1939年出生,安徽安庆人,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分管博物馆工作)、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现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对于民间博物馆目前面临的困境,马自树可谓深有体会。

  记者:据您了解,中国的民间博物馆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自树:目前来讲,中国的民间博物馆数量在不断增加,正处于一个发展初期、逐步上升的阶段。全国博物馆登记的大概有2000多家,没有登记的、没有申报或者批准的,应该更多一些,这里面主要是一些民间博物馆。

  记者:您觉得民间博物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马自树:近些年我们国家经济成分在逐步多样化,人们的需求、投资和消费,乃至文化也多元化了,从而催生了更多民间博物馆的产生。

  记者:您觉得民间博物馆在我国文化、学术乃至文化产业上处在什么位置?

  马自树:首先谈不上文化产业的位置。因为民间博物馆属于博物馆系列,从国家角度来看,属于公共的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国家的博物馆是事业单位,民间博物馆不是,但它们功能靠近,都是属于公益性质的。因此,不能把它归于文化产业,它不能跟市场相挂钩——一旦与市场联系紧密,它的宣传教育的功能就会被淡化,一个公益机构就会变成为一个盈利结构,那它也就不具备一个博物馆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也就不能称其为博物馆了。

  在学术上,它对于国有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很多民间博物馆办得很有特色,也很专业,有一些是国有博物馆甚至都很难做到的。而他的管理机制、用人模式等,有很多比国有博物馆相对灵活的地方。比如国有博物馆要做件事情,要上报、要批准,有一套繁琐的流程。民间博物馆相对比较灵活机动,办事情比较快捷,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这应该说是民间博物馆的优势。

  但是,现在的民间博物馆在学术研究方面非常薄弱,对于博物馆的理论、博物馆的功能研究,包括基础的学术研究都比较欠缺。民间博物馆大多是藏家、企业家来办的,一些企业家收藏了很多东西不愿意卖,开办博物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来提升企业的文化素养,这是好的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他们缺少专业人员,在研究方面不是很注重。

  学术研究对于博物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学术研究,那么这个博物馆的品位、功能的发挥、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记者:民间博物馆存在学术短板?

  马自树:现在来讲,学术研究力量大多在国有博物馆,而很多文物是在民间博物馆,出现了一个“分开”。这种分开不是人为的,是天然的,同时也是现实的。所以今后如何把学术研究的力量和民间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有机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需要至少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从政府部门来讲,要指导民间博物馆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民间博物馆要办得有特色、有品位、能够持续发展,就应该延揽一些研究人才,或者跟科研机构、国有博物馆进行合作,开展学术活动,提升博物馆的生命力。

  记者:现在很多民间博物馆面临的是生存问题。

  马自树:确实是这样,如何在发展中求生存,如何在生存中求发展,是目前民间博物馆面临的最大问题。

  有一些民间博物馆有强大的企业做后盾支持,不存在生存问题,但是多数是一些收藏者办的博物馆,背后没有大的产业支持,比较困难。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国家怎样扶持、支持民间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

  记者:民间博物馆的生存要靠国家的扶持?

  马自树:当然。民间博物馆的性质是“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它带有一定公益性质。作为公共的文化机构,它对整个社会来都是有贡献的,那么它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和扶持。而且,现在国家有没有对民间博物馆扶持的能力呢?其实是有的。

  记者:那么目前国家政策方面是个什么情况?

  马自树:目前来讲,国家没有扶持民间博物馆发展的一套制度和政策。实际情况往往是,某地上报说,哪里有民间博物馆成立了,政府部门会说是件“好事儿”,甚至会点名提出表扬,但当这个博物馆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政府部门该怎样支持、怎样增援,没有具体的方法,也没有相应制度政策,更没有具体的行动。

  记者:似乎社会环境也没有给民间博物馆好的生存土壤?

  马自树:从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程度和民众对于文化的追求和需求来讲,民间博物馆生存的土壤是比较贫瘠的。这跟我国整个文化氛围有关。现在中国民众追求足球、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对于高雅文化接受仍是一个需要提高的方面。博物馆承载的是高雅文化,并没有那么大的接受度,很多国有博物馆都门可罗雀,何况是民间博物馆。

  记得以前一个大英博物馆的老馆长讲过这样的话,他说来博物馆不完全是一个享受,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有时候是一种强迫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讲,有的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是痛苦的。这时候就时候需要一点强制,当孩子们发现其中的快乐之后,才能变成自觉的学习。

  高雅文化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积累,才能够被接受和进一步发展,这种文化的享受也是需要培养的,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所欠缺的。

  记者:既然民间博物馆生存困境是真实的,您也认为国家应该给予扶持,那么相关政策进展为什么比较慢呢?

  马自树:在这里要谈一个民间博物馆的性质的问题。

  我们的民间博物馆跟国外的民间博物馆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外所谓的民间博物馆,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的赛克勒博物馆等,它的形成是一个藏家把他的藏品捐出来,或者以他的名义或者不以他的名义,开办一个博物馆。接受捐赠和办博物馆的人是社会——由社会的某个组织或者某个基金会来管理。

  接受藏品捐赠后,这个组织会去筹集资金,开办博物馆,然后运营。这个博物馆会有很多的会员,会有很多的赞助商和赞助机构,他们会来支持这个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政府首先是不管他们的,而这个博物馆与藏品原来的所有者,也已经脱离了关系。

  虽然某些博物馆用的是藏家的名字,但是这些藏品与该藏家已经没有所有权关系了。因此,国外的民间博物馆都已经成为了社会博物馆,他的性质等于是一种公有性质,由社会承担它的发展和运营。

  而我们国家的民间博物馆,谁有藏品谁就自己办博物馆,所有权仍然是藏家自己的。由于博物馆没有转化成社会的,所以他要自己承担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国的民间博物馆没有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展品仍然是私人所有,因此很难得到社会或者国家的支持,所以就面临着一个生存的困境。

  记者:国内没有实现民间博物馆的社会化,是藏家不愿意放弃所有权吗?

  马自树:这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藏家,不舍得放弃所有权;第二,社会上接受组织不够强大,还没有具备承接、举办和运转民间博物馆的能力。

  记者:看来民间博物馆的社会化尚需时日。

  马自树:对,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民间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的教育机构,目前面临困境,他们的委靡或者消失,是我国文化事业的损失,所以应该由国家拿出办法和政策给予扶持。

  现在很多人对民间博物馆有一种偏见,觉得民间博物馆带有“私”的性质。这是传统的观念,实际上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讲,无论是国有的、私有的,都应该有同等的国民待遇,不应该觉得它有“私”的特点就区别对待。

  对于民间博物馆应该与国有博物馆享受同等国民待遇这方面,很多人恐怕都不是很清楚的。民间博物馆,国家应不应该支持?支持它了是不是就支持了某个个人的利益?国家利益是不是就流失到个人腰包里去了?因为所有权是个人的,如果一旦这个博物馆不办了,那么以前的投入是不是就都白投入了呢?当然,怀疑是善意的,但从现实的角度讲,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记者:是不是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国家扶持的因素?

  马自树:现在只是国家目前没有相应的政策来扶持。即便是私有所有权的博物馆,国家也应该给予扶持帮助,只是缺少方法和政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民间博物馆进行扶持和帮助。比如某个民间博物馆要办一个展览,国家可以针对这一个展览给予短期的、专项的支持。再比如,某个民间博物馆承诺不买卖、不转变,那么就可以给予一个长期的支持。不一定要剥夺了所有权,才要给予支持,毕竟民间博物馆是一个公益事业。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政策限制。比如国家支持了民间博物馆之后,它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在支持了之后,怎样逐渐的引导私人博物馆变成社会博物馆,要用政策杠杆来限制它,也提升它,使它转变,脱离它原来相对“自由”的状态。在政策上有所涉及和限制,这样才能让投入放心,也才能让投入达到应有的效应。

  记者:在政策支持和政策限制下,那藏品买卖怎么办?

  马自树:有些收藏家开办了博物馆,同时又跟艺术品的买卖牵连到一起。一方面,开办博物馆,另一方面进行着艺术品的买卖。有些人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博物馆的旗号做生意。其实,博物馆跟生意应该有一个切割,划一条界线。只要是博物馆,就应该是公益的,展品是供参观展示的,就不能够买卖。博物馆到文物局登记了,会有一个展品登记单,这里面的藏品就不应该再买卖了,要变成永久性的藏品。想以藏养藏也可以,但是不能卖成为展品的藏品。

  有些民间博物馆遭遇到生存困境,又不能卖掉展品来养活博物馆,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它生存了。这个问题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怎样解决,是需要社会和政府给予支持。

  记者:有一些博物馆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开餐厅,让顾客边欣赏藏品边用餐。

  马自树:这是可以的,国有博物馆也会开办一些文化产业,搞餐厅、旅游,或者开纪念品商店,只要不卖藏品、不卖文物都是可以的,可以多做尝试。

  记者:您对国内民间博物馆的未来怎样看?

  马自树:首先,随着民间财富的增长,民间博物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再有,民间博物馆将来也一定会慢慢转化为社会博物馆,这是民间博物馆的出路,也是民间博物馆发展的最后状态。比如樊建川用自己的实业来支持自己的博物馆。但是他立下遗嘱,说去世后这些博物馆全部交给国家,一件东西不留,他通过了公证,也让全家人签了字。它走的就是一条民间博物馆最终社会化的道路。

  最后,民间博物馆有困难,要呼吁国家社会组织政府部门,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支持,让他们能够有所发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