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尚品
尚品首页 | 尚文首页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新浪尚品

评德波顿《写给无神论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3日 07:47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年过八旬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下午散步又开始拐进教堂,上圣水,画十字,向祭坛行跪膝礼了。他的学生马克斯-米勒苦恼地问:您早已同教会和教义断了关系,这样去行教会礼,难道您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海德格尔答:在人们无数次祷告过的地方,那一定是神奇地接近了神圣的。海德格尔是不是在说,哪怕面对的对象不神圣,那么多人做过的事,本身带着神圣了,我们是有义务甚至福气跟从的?

  德波顿的《写给无神论者》(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取的是比海德格尔上述立场更“酷”的角度,用了更高难度的修辞:就算你是无神论者,对于凡人操持的日常事物中的神圣,也早打不起精神,你也仍不妨将世界各地的宗教当调料,来料理一下日常生活,可能比别的那几味心灵鸡汤(如于丹的“《论语》矿泉水”),要受用很多!德波顿说的“宗教”,也远不是我们原来讲的那种。它是“全球宗教菜单”,是“全球啤酒屋”、“全球草药(各国大麻式植物的汇总)店”的那种意思了,是要平等地来对待一切宗教,将它们重新分类,晒干,放进中药铺抽屉,供我们每次根据处方,来抓出一服。我们知道,德波顿自己是犹太教背景,但他很称职地像国际导游那样,一次次领我们走进各种宗教,很热络地向我们介绍,还替我们想得很周到,总是很快地进去,又很快地出来。这种经验,我觉得,对中国读者来说,是最难得的。

  这也算是普及全球公民必备的普世宗教知识?我们应该如何主动来利用这种宗教“全球通”式的穿梭?如何开出全球方子?德波顿这本书给我们做了大胆的示范。

  不过,他认为,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才是他的先行者。孔德认为,人道教,宗教外的精神关怀,是一个不应该被废弃的资源。他认为,现代社会里,科学出现后,宗教只留给了那些没文化者、狂热分子、妇幼和病人了。启蒙者和知识分子忙于财富积累、科技创新、休闲娱乐、浪漫爱情,于是就无暇顾及伦理沉思、心灵抚慰、超越敬畏、群体集聚,总生活在一种集体慢性病里。哪里去找一种新宗教呢?孔德认为,找还不如创;抱怨现有宗教的缺端,还不如去另创一种新的;人道教是有待我们去创出的一种。对于孔德,我们必须依赖人道教,还出于另一个“人道”的原因:哲学家、作家和治疗师,或一般所说的“公知”,实际上心里也有强烈的助人意愿,也拥有必要的文化和审美趣味,但苦于无法在大学和其他文化机构找到工作,最后被迫沦为为报纸写稿或向冷漠的公众兜售书籍,勉强混口饭吃。这样,他们很可能会做出一些低俗的事儿来。他们原应该是宗教的器官,不去活动活动他们的功能,会出事。他们应该成为人道教的主骨。

德波顿和他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德波顿和他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德波顿当然知道我们现已处在全球化时代,他坦率承认,他写这本书的寄托,是在“从宗教中抢救出有益的内容,如培养群体归属感、让人更加和善、抵消目前广告对商业价值的过分偏重、选择并且利用世俗圣贤、反思大学战略并改进文化教育方法、重新设计旅馆和休闲场所、更好地承认我们内心的孩子般的需求、放弃某些会起反作用的乐观主义、通过崇高和超然的体验来获得博大的视角、改组现有美术馆、用建筑来寄托价值观、凝聚各人分散的工作、在体制的领导下把大家护理心灵的努力整合到一起(291页)”。这听上去是一个很有改造世界的雄心的乡村牧师的口气,但却是用我们听着觉得很开明又高雅的全球英语(Globalese)的腔调说出。实际上,这是目前很流行的治疗者式的语气。

  “把大家护理心灵的努力整合到一起”的意思,想必是,将世界各地的心灵养护术汇集到一起,并同时提供菜单和供货商的地址,鼓励大家自己做成色拉,每天享用。

  全书的主题因此可以确定为:如何使全球各种宗教扬长补短,成为全球苦逼人士的冬虫夏草,来为我们的心灵建设、内心生活和精神气象服务?

  作者就像一位全球关怀的圣者(他用调侃的语气来看待自己的这种语重心长)那样,惦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很多细节。比如说,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心理和精神需要,我们的美术馆,就必须被安排成教堂:“如美术馆真要成为教堂,其中的艺术品其实不需改变,只要变动其陈列和编排的方式,即可。每一展馆都应致力于形象地呈现一系列有助于恢复心智平衡的情感主题。”(229页)前三分之二说得很好,落实到点上,就引起了困难:我们问:什么是“有助于恢复心智平衡的情感主题”?穿越剧比知青剧更有助于我们恢复内心的平静?“非诚勿扰”里被探讨的“爱”与“美”,不如大屁股的冰洁维纳斯像宣谕给我们的“爱”和“美”来得有助于恢复心智的平衡?

  宗教对于艺术的专制式利用,可先放一边,但作者说,艺术在今天仍应该替我们制造同情:“艺术图像的创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把我们引导到那些理当得到但往往未得到我们同情的人那里去;应当为那些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切作见证。艺术家的守护神圣路加在基督教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刻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他的形象是手拿刷子和油墨,总在描述那些罗马士兵视而不见的场景。”(217页)艺术、建筑、心理分析,在这本书里被与旅游、广告和日光浴搭配到了一起,读者领略着,会有喝鸡尾酒的感觉。说到旅游,作者是将它与心理分析拌到了一块儿:“我们需要长于心理分析的旅行社,希望它们能够仔细分析我们的缺陷,然后据此为我们安排世界是相应的某些地方,以保证产生有针对性的疗效。”(255页)

  而建筑应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种关怀服务:“任何一件我们敬重但又很容易忽略的东西,理所当然都值处为之建行一座专门的‘庙堂’。可以有礼赞春天的庙堂,礼赞善良的庙堂,礼赞安详的庙堂、礼赞静思的庙堂、礼赞宽恕的庙堂和礼赞自知之明的庙堂。”(242页)

  本书的许多劝告,都以“创意”的方式送出,听着不觉得是在被作者教训:“在城市大街上方悬挂的牛仔裤和电脑广告当中,我们应当树立电子哭墙,默默地放送我们内心的痛苦,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活在世上空间意味着什么。哭墙把一切人间苦难留给上帝的眼睛去注视;电子哭墙能让我们管窥上帝之所见:他人生活之不幸的原委、令人心碎的细节、梦想的幻灭、性爱的惨败、虎视眈眈的对峙、一败涂地的破产,它能带给我们特别的宽慰。”(176页)

  对于教育,这个我们意见很多但自己仍第一个去捧场的话题,德波顿也有很深刻的话要说:“不把文科老师送到黑人激进教派的布道牧师那里接受培训,巨人教育永无可能挖掘出它的全部潜力。只有经过那样的培训,胆小怕事的教师在讲述济慈和斯密时,才会抛开束缚,挣脱举止持重得体的假观念,向昏昏欲睡的听从大声喊:听到了吗?我说你们听到了吗?”(118页)

  这本书可能成为一张试纸:“普世宗教”不可避免,中国读者会越来越爱上这种上帝死后的宗教大集市。无神论原来也只是一种不要神或认为上帝死了的信仰,在今天,它更像一门宗教了。因为,“关于未来,只有一件是确定的:在人类生命完结之时,在世界的末日,将不会再有佛教或印度教,也不再有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确,最后也不再有基督教。在末日不会再有任何宗教,而只有上帝本身;全部宗教都被引导到了他那里,在不完满让位于完满之时,随着基督徒自己为人所知,也就会充分认识上帝:直接面对真理!这样,在末日,各宗教之间将不会再有预言家或者得启示者;既无穆罕默德,也没有佛。事实上,就连基督徒们所相信的基督-耶稣也不会站在那里,据保罗说,一切势力(甚至死亡)都将归顺于其一身的这个人本身也要‘归顺于’上帝,这样,上帝本身——或无论东方对他怎样称呼——不仅存在于万物之中,而为万物之主”。(普世神学家汉斯-昆《什么是真正的宗教》)

  人类聚于一堂时,才发现,团结起来,比把我们分离开来,更为重要。我们的共同点竟是:对于全人类的平等和尊严见解,大家抱了基本一致的信念。“爱、同情、大公无私、精神力量和内心真挚的力量归根结底比仇恨、敌意和自我利益具有更大的力量;同情穷人和被压迫者,反对富人和压迫者的义务感;善最终取得胜利的殷切希望。”(同上)

  全球化时代,无神论眼光下,我们反而可以真正享受到各大宗教的赐福了。也不用像海德格尔,要等到80岁,才懂这个道理。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